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是一個自我懷疑者,你一定常常會覺得對自己無法確定,你一定花了太多時間,試著在用內心去思索大大小小的事情。你可能在面對自己都會猶疑、總是有但書、擔憂、常常愁眉苦臉。你的判斷、決定或是因應能力也會反射這些負面的心態。你可能會把自己陷縮在小世界裡,而遺忘了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但其實你值得更好的生活。
你可以做得更好。即便是小小的正向改變都可以提升你對自己能力的感受,感到自我鼓舞。當你可以經歷到比較自然、情緒愉快的心情時,想必上面提到的小改變也比較容易發生。
我們可以從兩個小技巧開頭,讓我們自己可以稍微擺脫自我懷疑/自我貶低的陷阱,讓我們不會陷入自我矛盾的狀態。
通往情緒自由的兩條路徑
第一步、千萬別責怪自己總是會自我懷疑,這不是你的錯。其他數以萬計的人都會如此。這一點只是想跟我們說,這種自我懷疑狀態,是普遍人類的狀態,有很多人都會如此。
所以你會想要懷疑自己,這不是你的錯,如果你想要停止讓自己不會總是不開心,讓自己克服這些自我懷疑就是我們自己的責任了。
第二步、則是我們需要徹底的轉變我們做決定與面對風險的思考方式。這一步是我們對用新的方式做自己的測試。
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身高、年紀、你如何想自己小時候的狀況。但你可以下定決心,去改變那些讓自己退縮的信念,例如“我必須做出盡善盡美的選擇”。我們都可以決定去改變會使自己自我懷疑的行為。
把自己的決策當成一場實驗。當你在做實驗時,你會針對特定的決策進行觀察,你會學習看看這個決策的成效如何,什麼沒法達成,下一次可以調整什麼。這是一種非失敗主義的自我發展取向。你不會隨意批評自己。而是你的評判是依據實驗的結果來下。
這個實驗會是什麼樣子呢? 實驗是不會自我懷疑的人做事情的方式。實驗是我們發覺更多自己可能性的墊腳石。是提升我們自信的方式,下面是一些例子:
1. 如果你不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例如畫作),那想想看,你會如何預測當你展示給別人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實驗看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2. 如果你穿的衣服很單調,你可以預測看看,如果你穿的很顏色繽紛會發生什麼事情?實驗看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3. 如果你希望去學習這個世界的歷史,或是去探索其他學術上的興趣,預期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你去大學上堂自己喜歡的課?實驗看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4. 當你有機會為自己伸張正義與權力時,你可以冷靜地去做。舉例來說,如果你發現來的餐點不是自己點的,你不一定要用勉強的微笑接受這件事情,想想看如果你邀請換回餐點會發生什麼事情?實驗看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檢驗看看各種結果,看看自己學到了什麼,可以增強什麼?
每天都做一個實驗,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可以因應的選擇,如何打造自信的方式。如果我們每天做自助的實驗(例如、今天試試看面對批評,堅持一點),你會發現自己在生活中許多地方少一點拖延了,那些重要的事情你也會更容易做到了。做個實驗試試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自我懷疑的悖論
面對自我懷疑,你可能會越想越多,開始相信自己不能做到某些事情,無法因應某些事情。你也會因此開始學會,自己有多不喜歡自己,開始學會自己其實能做的事情很少。當然你也會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
但如果你可以進行每天的自我實驗,面對這些自我懷義的矛盾。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可以做的很多,但也能發現什麼對自己是不可行的,你應該如何真正的信任自己的判斷,而哪些判斷又是應該多多考量的。與其一直在自己考慮什麼是能做,什麼是不能做,我們還不如學習探索看看什麼是自己真正能做的。透過每天練習非失敗心態的自我實驗,我們才可以學習更多有關自己的真實面貌。在做自己之前,不如先找自己看看。
———————
pinsoul + 編譯
(photo: Rui Veiga's work)
參考資料: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science-and-sensibility/201506/overcome-self-doubts-and-fulfill-your-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