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我們是一個人生活、跟伴侶生活、跟家庭生活,你是否有給自己一些安靜獨處的時間呢?我們都知道現今的社交媒介之多,讓我們像成癮一般,臉書上的動態變化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自尊,我們越來越無法擺脫無時無刻的人際壓力,不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然而,這時候獨身一人會有相當的好處,獨身可以讓我們朝內在進行一場旅程,為自己內在的靈魂留下一片可以探索的空間,讓我們內心的渴望有機會展露出來。
一場寧靜的旅程
跟自己獨處就像是跟自己進行一場約會一樣。當獨處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讓自己的內在,能夠填滿其他可能的內容。想像看看當我們在一個地方,沒有人的地方生活,壓力會減輕,所有的社會連結我們都可以有所掌握,我們甚至沒辦法用手機或網路等等,在這個獨立的環境風貌裡,你還會覺得陷入情感的掙扎嗎?與自己獨處,真正的獨處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跟自己的約會
學者 Manalastas在研究中提到,跟自己約會是什麼樣子:
“當在課堂上討論到獨處,我要求學生進行一場課外練習,與自己約會。學生需要花一個下午或是晚間的時間,至少三小時去投入自己選擇的休閒活動,但是是自己一個人的。我舉了一些例子,例如去看電影,自己吃飯,去逛逛美術館、到大自然中走走等等,就跟自己真真正正地約一場會。學生不需要認為自己好像是孤單地去進行這樣的活動,而是跟一個非常特殊的同伴一起出遊,也就是“自己”。”
“結果顯示,花時間跟自己相處的學生確實比沒有的學生得到額外的好處。這就像獨自一人的特色一般,當單獨一人的時間越多,在做這些活動時的負面情緒就越低,而內在則會感到平靜,比較低的孤獨感,而之前對於獨自一人這件事情的態度也會影響學生是否享受這樣的活動。”
那我們要如何發現跟自己獨處的方式呢?
要真正地體驗到獨處的意義,最重要的就是把時間安排出來,就把這件事情真的當成一場約會。如果你可以待在家裡,不為分心,也是不錯的狀態。想想看你選擇那裡,可以讓你帶來安靜的時刻,是在家裡、戶外、吵鬧的環境之類的,試著關掉電子設備,找到一個角落,不會讓自己分心,然後開始真正地跟自己約一場會。
如何在家裡跟自己獨處:
- 讀一小段詩,讓自己的心情穩定下來
- 對自己表達感激,對家中的事物,或生命中的人表達感激
- 點一支蠟燭,看看中間的火苗
- 呼吸,然後聽聽自己身體的律動節奏
- 坐下來,拿一本日記或是小卡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 坐下來寫出你自己的正面特質
- 練習用創造力的想像,訓練自己在腦海中創造影像,畫面,或是任何正面的可能。
在戶外跟自己獨處:
- 跟大自然重新連結,來一場冥想式的走路吧(用覺察來感受自己走路時的狀態)
- 聽聽城市裡的聲音或小鳥的聲音。對自己所聽到的表達感恩。
- 在公園裡、海邊、或是山路間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觀察一下四周。
- 去美術館、或博物館,看看那些被保留下來的寶物。
- 找到一顆你覺得有趣的樹,或是雕像,跟自己說說看,這些留給自己的聲音對自己有什麼意義。
- 走進花店,或是任何一個花園。感受一下花園裡的美麗花瓣。
- 把頭抬起來,看看天空上的雲,飄動的狀態。
在我們每天繁忙的行事曆中,花點時間跟自己獨處或許乍看之下有些難,甚至有點會讓自己害怕。人們通常害怕安靜與獨處,因為這會讓我們好像有一種孤單的感覺,但當你可以去欣賞如何與自己的約會,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上述對於獨處的練習,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這往往是我們自我療癒與撫慰的根基。我們常常關注在這個世界的衝突與痛苦,我們用藥物來撫慰自己的心靈,用物質取代自己內在的資源,有時候並不會為我們生活帶來更多好處。我們雖然常常以為尋求幫助要找身邊的資源與人,但有時候花點時間在自己身上獨處,自己顯然就可以幫助自己尋找到屬於自我的平靜了!
來練習一下跟自己約會吧!
———————
pinsoul + 編譯
(photo: photographer Tamara Lichtenstein's work)
參考資料: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love-and-gratitude/201506/date-self-14-ways-find-solitude-and-its-benef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