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每天要出門工作或上學時,你是否總覺得自己腦袋裡又有很多新的想法,好點子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乏有許多日子,我們在想法上有些突破,覺得有很多可能可以做的事情想要去做,但卻在大多數時刻,我們在想的過程中就停了,有些事情終究只是想法,我們甚至最後能說都說不出口。
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讓我們內心中的好東西,卻講不出口呢? 我們時常希望生活中充滿靈感,充滿激盪,我們內心也由衷地希望可以激勵這件事情,但我們對於失敗的想像絕對不會放過我們。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恐懼失敗,一想到失敗就想到會失去時間、資源、面子、信任、能力甚至是友誼,所以我們會預期失敗,在腦海中直接成為自己的敵人,自我懷疑成為了我們避免自己錯誤決定的方法,我們對於做錯事的恐懼會透過懷疑自己的一切開始,然後這種懷疑不僅讓我們打消念頭,甚至會直接影響著我們當下的行動與表現。
自我懷疑再普遍不過了,這也是我們從擁有創新的心智,轉向保守的心智,因為我們總是對於自己可以面對一切,那麼沒有信心。是往前或是停在原地,是我們自我懷疑的抉擇,我們懷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自己想像的,完成自己想要的,達成自己能做到的,或是在這個過程如此順風。或許你會覺得在做某些決定之前,自我懷疑讓自己可以多問一些問題,多問一些人,多想一下,你甚至期待讓更多人知道你的決定,讓這個想法、理念或決定不會是自己異想天開的想法。所以兩難的地方出現了,自我懷疑我們時常也把它當成保護自己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少有創造性的作為,但多用自我懷疑讓自己稍微保守一點。
但事情總是過猶不及,當我們越來越習慣懷疑自己後,我們會把這件事情真的當成習慣,一切多做一些的行動都變得困難,因為我們會很快的想像各種失敗,超越各種可能的成功,我們會依賴自己的社交關係,依賴可以依賴的人,讓自己少一點尷尬的生活,少一點出問題的生活,讓自己的生活少一點痛。而這種習慣性避免失敗,少一點痛的生活卻很奇怪地剝奪了我們發現生命力與快樂的機會。因為如果一切如往常,怎麼可能會找到新的有趣的事物,怎麼可能會找到新的讓人感動的事情呢?
在往前與停留我們到底要怎麼選擇,是屈就自己的自我懷疑,讓失敗的恐懼一直壓著自己嗎?還是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在能創造一些新契機的時候有往前突破的自信與勇氣呢?如果我們想要嘗試看看新的東西,又需要在不確定中前進,我們需要培養自己一些狀態。
第一件事情就是,我們要先學會讓自己面對失敗是坦然的。這件事情並不容易,但平常提醒自己用“成長的心態”面對生活,我們可以慢慢培養自己什麼事情都想多學一點,什麼事情都想要多瞭解一點的心情,而失敗本來就是成長之中常見的事情,因為我們想要多看一點,多學一點,所以我們會提醒自己要有勇氣去面對更多可能,而是敗也是能讓我們成長的方法。
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們必須培養自己能解決問題的自信。問題解決是看見問題,並嘗試去尋找解答的歷程,所以在這個歷程中,我們需要找到對的目標,然後預期可能的障礙,然後利用持續的專注去突破這些障礙,最終把問題解決。有時候問題解決無法遷就在舊的思維之中,所以我們開始要想像新的解決方案,而這個簡單的歷程,就能讓我們培養面對失敗,嘗試突破的信心。所以把握每一次能夠解決的小問題,嘗試去鍛鍊自己,慢慢的累積,我們就會更有自信面對新的嘗試。
第三,別忽略身邊能夠支持自己的人。有時候當我們常常自我懷疑,我們會選擇那些會一起跟自己自我懷疑的朋友,反而忽略那些總是會在我們懷疑自己時,給我們支持、鼓勵、引導、與真實回饋的人。因為支持你的人,會推你往前走,所以當你太常想想失敗,太常想要停留在原地時,你會不敢面對這些鼓勵與支持。但有時候之前來自於旁人的支持,確實會讓我們堅持往前,只要我們用正向樂觀的態度去看待這種支持,很多時候我們能透過分享與陪伴一同成長。而自我懷疑也會在支持的友誼中慢慢消散。
不論是工作,或是上學,你總是需要一些引導與正確的回饋,讓你不會在往前的時候總覺得孤單與痛苦,自我懷疑是很容易變成我們腦袋中的習慣,但我們也能透過培養其他的習慣慢慢平衡這種心態。
------
by pinsoul +
(photo: Nader Saadallah's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