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變數,總是不公平,也不公義,我們很氣憤;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有許多好的技術、想法、理念與視野,但卻因為許多其他非自己的因素而受限,導致自己好像有志難伸,也缺乏生活的憧憬。不公平,早就已經是我們當代生活中,對於大環境的普遍感受了。
對很多人來說,不管是主觀上的想法,還是客觀上的條件,生活確實不太公平。我們甚至有時候出生就是在不公平的處境,我們也只能順著所謂的人生法則運行自己的人生,稱不上有什麼自由發展的夢想。但當社會越偏向一個自我發展的實體時,我們能決定的越少時,我們確實越容易發展出一種接納的情操。我們會體認到生活中許多明顯的事物、或是隱晦的事物都是無法自我決定的,我們雖然說有很多權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標,但在這些完成之中還是會有許多必需妥協的,必須接納的。
為了追求生活的快樂與平靜,接納是必須的,因為許多社會中的事物不是我們能變動的。總是有許多人認為接納是一種自我設限,是一種失去欣賞人類潛能與自我發展與轉變的態度。當然這種想法並沒有不對,因為過度的強調一切接納的態度,有時候確實會形塑一種消極與被動的態度,除非我們的接納奠基在一種彈性與有選擇性面接人生的方式。
我們一出生都會有許多環境給於我們的限制,但也會有許多我們在主動下嘗試,而發展與探索出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是我們能持續生活擁抱理想的背後基礎,我們因此能夠在比小時候擁有更多的能力,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強化與追求更多美好的事物。
接納即便背負著消極的觀感,但事實上,他是我們走向轉變的重要基礎,當我們想要自我成長與增進時,我們會需要選擇出自己最適合的方式,與做法,我們需要接納那些過去很糾結,很想要不一樣的事物,把心力轉向那些我們能施力的事情,我們才能夠如自己所設想的人而行動。我們不會因為接納了一切,而變得很懶散,而是接納是我們重新設定動機,轉向正向轉換的過程。我們不再需要糾結在那些無法調整與改變的事情,而把自己的視野放在那些還屬於自己的可能性,我們內心的平靜不是不切實際的自我設限,而在有所選擇後的自我轉變,有時候帶給我們的富足感,是遠遠超乎我們想像的。
所以不公不義,我們需要去接納這個現況,而別自我設限,犧牲了攥寫自己生活其他可能的機會。
-----------
by pinsoul+
(photo: Nancy Fouts's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