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都面臨一連串的抉擇。我們要選擇每天要穿什麼衣服、要吃什麼食物、約會要安排在什麼時候、要跟什麼人見面、什麼時候要開始工作、要做哪一班公車、上了公車要做哪個位置、下班後要做什麼等等諸如此類的。要活得豐富也滿足,意味著我們必須在許多選擇上選擇出好的決定作為基礎。
所以什麼是好的抉擇呢?好的抉擇是我們作出決定以後,能夠讓自己保持通往自己想要的方向邁進。壞的抉擇,話句話說,則是會產生有害自己生產力的結果,讓我們很快就陷入壓力、困惑與失望的惡性循環。
而做抉擇的弔詭處在於有些選擇可以讓我們短時間內感到快樂,但長時間卻可能讓我們遠離自己真正想要的。有些選擇就像選擇要不要多一份甜點,或是要不要多睡一會一樣簡單;但相反的,有些選擇卻一時很困難,但好好選擇卻可能讓我們導向更好的方向。我們要在家讀書,還是出去外面玩,就是這總有些難,短時間可能會讓我們有些不舒服,但長時間對我們可能帶來好處的事情。
因此當我們要抉擇時最基本的考量,應該是要確保自己的抉擇是否與自己長遠重要的目標相符。如果你有一個長程的目標,希望有一天能經濟獨立,然後職業生涯能成功,那晚上去參加派對,喝酒嗑藥就變得很不切實際,顯然最終會讓我們導向悲慘的結果,不論你當下覺得有多爽。雖然去玩可能也符合自己某些重要的目標(多跟朋友相處),但卻可能使你更遠離了自己財務與職涯的目標。
理解我們抉擇的動力,可以幫助自己做出更好的決定。本質上,所有抉擇都包含至少兩種選項,而任何選項都有好有壞。有時候每個選項可能大家可能都不是那麼喜歡,因為你選擇了這個選項,就必須接連一串其他行動,而這些行動可能也不是那麼符合你心裡所想的。但如果你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就會發現你做的這個可能一時不太討喜的決定,或許可能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面對未來。當然如果你在決定前好好想一想自己的處境,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觀點幫自己聚焦做出決定。
任何需要考量我自己目標的抉擇,都是比我們當下隨意能選擇的選項來得重要。例如,有人在早上起來時,在要去吃早餐與躺在床上久一點間選擇,這時候他考量自己覺得好好照顧自己比較重要,所以他選擇多花一些時間在床上。所以很清楚地,照顧自己可能才是我們更重要的目標,勝過在早餐與多睡一會之間。我們都需要越來越能覺察到自己的重要目標,而這個重要目標將讓在選項間的選擇更清晰明確。
當你發現自己在抉擇時,花了很多心思考量不同選項的重要性時,你需要回頭關注多一點有關自己真正賦予價值的目標是什麼,然後讓自己有所覺察,讓這個中意的目標幫助自己選擇。如果你發現這個比較高層次的目標時,你就會以這個目標作為背景去思考,你走的路也會是證明這個目標的道路。(例如你覺得友善對人很重要,你一定會考量自己每一次的作為會不會傷害到別人,或是會不會讓別人覺得很和善。)
做抉擇是我們每天生活中的重要事項。本質上我們都很會做抉擇,我們也都很有效率很無意識地能夠有所選擇。但有時候,我們會碰到很難決定的事情,這時候我們就要按一下暫停。因為我們需要回頭看看不同選項之間的好處是什麼,注意看看自己真正在意的價值是什麼,或許這時候你回沈浸在抉擇的思考之中。但當你發現自己重要的目標時,你回頭看看自己的決策,就會覺得比較清晰了,因為你知道自己該走什麼路,如何持續追尋與維持一致自己深層的價值與目標,你知道什麼對你才是重要的。
———————
pinsoul + 編譯
(photo: Niharika Hukku's work)
參考資料: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in-control/201508/making-good-cho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