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如果你不是自己黑暗面的主人,那誰是呢?!:為自己的“別有用心”負起責任。

“我不是故意要傷害你的!” 一句我們常常會說的話

在哲學上最古老的謎題就是所謂的身心問題(mind body problem),就是到底是什麼代表我們,是我們的心智還是身體?

我們總是在想那深入又實際的道理是什麼。因為我們都想要搞清楚自己現在這個狀態,到底誰要負責。如果我們其實就是自己的身體,我們就很難對自己負起責任,畢竟,身體不是我們製造出來的,而我們也不能從出生時就挑選自己的人格特質,因為如果我們真的可以挑,或許我們就會選不一樣的性格了。(因為大腦應該是遺傳下來的,我們很難決定大腦長什麼樣子)

如果我們出生的時候,身體就是那樣,而自己也常因為自己的身體做了很多不堪的事情,我們也很能要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因為畢竟我們不太容易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態。但如果我們的身體全全然然地受控於我們心智的控制呢,或許我們就很容易為自己負起責任了,或許我們會跟自己大聲說,ㄟ,管好自己的身體吧!

但我們碰到的麻煩是,我們同樣也無法創造自己的心智,因為我們內心中的許多事情都是我們過往歷史的產物,而很多情境與精力也往往超出我們控制。那些世界上最壞的罪犯,或許是自己處境的產物,可能受到基因的影響,環境的影響,甚至是自己的選擇,當然這些選擇或許也同時受到自身處境的影響,彼此間交互影響著。想想看,如果你是這些罪犯,身處在他們處境之中,你是否也會跟他們一樣做出同樣的事情呢?!

或許無罪,但無法免於責任

所以有一種說法稱為雖然無罪但卻無法免於責任。或許某些程度我們無法全然造就自己,因此我們不一定要為自己的錯誤而感到全然的罪過,但我們卻無法因此免除自己的責任。如果我們生而慈善溫和,我們會備受讚揚,但如果我們生而邪惡狡猾,我們必定招致很多責難。我們或許都會常常認為,自己在出生的時候到我們成年懂事之間,有時候我們無法決定自己該是什麼樣子的人。也因如此,或許我們會跟自己大聲說:“這都不是我的錯,我只是順著洪流而已”。但想想看,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聽到別人這樣說,你是不是一定會覺得很不以為然。

所以我們到底該不該對自己的個性特質負起責任呢?即便這些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我們也該負責嗎? 這就像一枚硬幣,不論如何都不公平,是怪自己,還是怪自己的基因,似乎都不對。顯然我們活在兩難之中,你或許不完成造就今日的你,但你至少必須因為今日的自己而付出代價。

這樣的兩難,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是否應該對自己負起責任的問題。當我們做錯事情時,我們必然要為自己的犯行負起責任。如果有人偷了你的東西,被你抓到,你絕對會要他負起責任,而不會跟他說:喔!這是因為你的處境造成的,不是因為你自己。但如果你沒抓到他,或是對方只是有這個動機而沒有作為,我們就不一定會想要對方來負起責任了。

我們必須為所作所為負責,但面對內心的動機我們卻常常逃避責任

一般來說,我們常常不願面對自己內心的動機。如果你覺得別人內心有一些邪惡的意圖,你要對方去思考自己怎麼想的,他們一定會小心翼翼的檢視自己,然後想辦法找到一個說辭,而非通徹地探索自己,他們會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無辜動機,然後宣稱自己之所以有這些邪惡的意圖,其實是單單來自於這個動機,而且自己也是經過了全盤的檢視後,最終發現了這個結果。(回想看看自己是不是常常對自己做的所作所為,那些會惹人生氣的作為,說出“我其實是出於善意”之類的話。)

常常說:“我內心深處的意圖其實是好的”!是負責嗎?

大家常常說:“我並沒有想要去傷害你”,而這時候浮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所作所為真的只有一種意圖嗎。當我們做了某件事情時,我們是否還有其它的意圖呢?而這些意圖是否才是產生傷害的原因呢?

當人們說:“我從來沒說過自己是完美的”,好像在說這種不完美的狀態其實是我們去造成的,好像對方做了不好的事情,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要求他行事要完美無缺一樣。

所以就算我們完完整整地檢視自己的動機與意圖,我們依然可能還有許多在潛意識中運作的動機。如果別人跟你說“不好意思,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心裡有些邪惡的意圖,是我完全不知道的 !”,想想看你聽到後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而事實上,我們無法閃躲自己發生錯誤的責任,我們無法逃避那些造成傷害的緣由。我們必須承認那些我們在意識之下做的事情是錯的,但那些我們沒有發現的潛意識動機,我們同樣要負起責任。

沒有但書,千百個理由,我們都必須為傷害負起責任。

或許我們許多無心之過,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但事情之後,我們無法無視這些無心之過。

原諒別人,但千萬別忘記。如果有些人不可靠,也不可信,你需要記在心裡。你或許會認為他們是無罪的,因為他們有他的處境,但你確實不需要主動去赦免他們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無心的內在動機負起責任。每個人內心都有所謂的陰暗面或黑暗面,這是一股神秘的力量會驅使我們做一些舉動,讓別人不舒服或是難堪。但千萬別假設,自己搞不清楚自己有這樣的動機,或是假裝自己沒有這些黑暗面,但其實你有。

當你為自己的好的一面、黑暗的一面,都負起責任時,或許你才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

pinsoul + 編譯

(photo: SYuri Shwedoff's photo)

參考資料: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ambigamy/201506/owning-our-psychological-dark-matter?collection=1076085

面對自己內心一大堆的想法,該怎麼辦?!:請選擇那個 “能協助自己往前進的想法”!

對自己的生活不滿嗎?!,該是時候提醒自己一下:“現在不改變,更待何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