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我們的生態心理學:認識都會生活中“自然劑量”的重要性。

停下腳步,聞聞路邊的玫瑰花香,美國歌手 Mac Davis在他七零年代的暢銷歌曲中如此建議著。在三十年後,Davis的智慧顯然是一件在真實不過的事情了。許多的研究發現,暴露在自然的環境氣氛中,可以增進我們的身體、心理與社交上的福祉。研究顯示那些漂亮的綠葉,跟降低我們氣喘的發生有顯著的關聯性,提升了我們自我療癒的歷程,並且讓我們更想去運動。

生態治療

過去幾年間,突然間出現了許多生態體系治療師,許多的職業生涯教練與相關工作者開始擁抱,⎡生態治療(ecotherapy)⎦的概念。但在這之前其實並不多相關的研究探討這些治療的效果,以及我們到底需要多少這些治療才能保持健康。

美國白宮在上週星期二的時候,強調個人的健康福祉,與我們環境間的關係,因此啟動更積極地關注氣候變遷與公共衛生的議題。相關部門的健康與數據專家,也討論該如何處理這類的議題。顯示氣候變遷,與相關環境的巨變,已經將帶給我們身心健康嚴重的影響。

這裡延伸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要如何幫助人們更能適應生態的變化呢?!,不論是導因於氣候變遷的影響,或是我們自然的遷徙。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從鄉下移居到都會中,接觸了更高更多的污染物,而接觸自然的機會也隨之大幅下降。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全世界有70%的世界人口,未來的30年都將移居至大都會區域之中。

都會中的自然劑量

要如何處立這樣的人口變化趨勢,許多科學家都開始研究所謂的“自然劑量”(doses of nature)的問題,也就是到底我們每日需要暴露在多久、多少、多少量的自然環境之中,每個人的建議劑量是多少呢?這樣的觀念就像醫生會建議你每天要吸收多少維他命D、蔬果或是藥物一樣。站在宏觀的角度,這些訊息將對我們的公共衛生專家、生態學家、社會學家、甚至是都市規劃專家特別有用,因為我們每個人到底每天需要多少“自然環境”的曝露,將決定當我們在規劃與管理城市時,如何設計才能保護我們的健康,或甚至增進我們的身心健康。

Danielle F. Shanahan博士提到:“都會持續的發展,帶來最大的後果是,越來越多人開始面臨在都會生活中的健康風險,但如果在都會中重視自然的環境,將可以提供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剪滴我們曝露在健康風險的機會。”

現今研究趨勢的目標在於,希望透過研究,進一步了解,到底在我們的都會生活中,需要擁有多少自然的環境元素,才能夠增加或改善人類的身心健康狀態。而透過測量“自然劑量”的方式,我們就可以知道要有多少強度(例如、在一條街道中需要多少的樹、或是建築物需要多少植物覆蓋才行)、多少頻率、什麼樣的形態,曝露多久才能夠達到健康的效果。

一起來重視我們生活中的自然動植物吧!都會生活也該綠意盎然,很健康!

—————

pinsoul + 編譯

(photo: Rebelo de Andrade Studio's Tree Snake Houses)

參考資料來源>>http://www.washingtonpost.com/news/to-your-health/wp/2015/04/08/doctors-orders-take-two-nature-doses-and-call-me-in-the-morning/

用輕聲細語對我們失落的過去說句話吧!:面對那難以放下的過往,我們需要溫柔地安撫它。

如何轉化自己已經破碎的心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