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為什麼接納自己的“壞”心情,反而會讓我們更開心?

Ethereal-Photography-by-Ryan-McGinley_11-640x427.jpg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快樂,但大多數時候這不是一個好的目標。喬治梅森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Todd Kashdan博士,是這個議題裡的重要學者,他針對允許自己不快樂:勇敢悲觀、放心落淚,不再強顏歡笑的幸福練習書中提出的想法如下:

Q: 到底什麼是重新看見自己的黑暗面?

Kashdan博士說:  在我們的研究中所發現最重要的事是,那些充斥在環境中,要我們必須永遠感到心情好,而不要讓自己心情變差的想法,最終都會帶給我們自己困擾,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策略常常沒辦法有效地達成我們想要的。

其中之一的問題是,有許多事情都會影響我們的想法與情緒,而我們往往無法控制這一切。可能是溫度、賀爾蒙、心跳節律,而我們也無法控制別人想要做什麼,我們通常只能控制自己能如何反應而已。所以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把正向情緒當成生活過的不錯的指標、或是把正向情緒當成目標,但事實是我們無法控制這一切。

所以當你的負向情緒出現時,我們越不想想某件事情、或是越想要消除某些不想要的想法與心情時,這些東西則是會越隨機地出現在我們一天的生活中。

Q: 所以我們要如何跟這些負面情緒一起生活?

Kashdan博士說: 有許多策略可行。我們應該把情緒當成一種工具,不把所謂的負向情緒看成負面的,而也不把正向情緒看成正面的。我們的快樂不必然比悲傷好,一切都跟當下的情境有關。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這樣的概念則是非常基本的。

第二個策略是,我們需要更能區分自己當下時刻的心情是什麼,因為我們的心情就像自己的GPS,當我們覺得心情低落,我回頭看看自己真實的心情,如果我覺得是生氣,而不是悲傷,它告訴我們的東西則不一樣,生氣代表有什麼事或人阻擋到我想要追求的目標了,生氣告訴我我需要移除這個障礙,我或許需要跟某些人說,但我必須要做一些事情而非就坐在那裡不動。

生氣使我們進一步面對世界,想辦法擺脫阻礙。但如果我注意到自己其實是悲傷的心情,則是指生活中有些我在意盼望的事情沒有想像中來的順利,這可能代表我原本的預期太高,也可能是有些悲慘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可能是我現在只是覺得自己的皮膚不太舒服而已。所以當悲傷的時候,我們或許需要好好休息一下,重新充電,或是多跟別人連結,甚至可以花一些時間停下腳步,沈澱一下,問問自己“我現在想自己生活與日子的方式是有效的方式嗎?”

我們的情緒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生活的立足點,牽引我們可以往更好的方向移動,讓我們可以更強壯更努力地面對自己所關心的事物。而我們的實驗室也做了許多研究支持這樣的論點。

Q: 那你的研究發現了什麼呢?

Kashdan博士說:  我們使用一種技術稱為,經驗取樣方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我們給民眾一個機器,每天隨機地詢問他六到八次,持續好幾周,了解他當下在做的事情與他的心情如何。

結果發現,當人們願意描述自己的感受用更細膩的方式時,當他們面對特別不適的時刻,他們會比較不容易崩潰、也必較不會去拼命地想擺脫痛苦,類似像濫用藥物或是對別人充滿敵意攻擊。這些人會比較願意與自己的情緒共存,其實地做那些自己在乎關心的事情。

Q: 所以這是你的研究的重要訊息嗎? 人生是混亂的,心情不好是生活的一部份?

Kashdan博士說:  這裡有幾個重要的訊息:

  • 第一, 情緒只是一種工具。不要把情緒當成我們的目標,研究發現如果我們不把快樂放入我們目標之中,諷刺的,這樣反而會讓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更快樂。
  • 第二, 訓練自己能夠更清晰地描述、理解自己的心情是什麼。 因為這樣才能讓你更能想清楚接下來要做什麼。
  • 第三:你需要知道什麼是你的價值,你希望自己的人生看起來像什麼。如果你很快樂,那所以呢?如果你能夠擺脫自己的焦慮,你又會想為自己的人生做點什麼呢?如果你可以停止自我懷疑,那很好,所以接下來呢? 

我想要建議的是,不需要專注地想要改變自己的內心與情緒,而是努力地去想清楚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什麼成為什麼樣子。我們追尋的意義就像,一般人會說,“我想要花更多時間跟自己的家庭相處,當我跟他們相處時,我希望全神貫注地在那裡”,或是“我想要成為更好的聆聽者,然後能夠更了解別人的觀點是什麼。”,或是“在工作上,我想要更開放自己的想法,改變自己思考的方式。”,或是“我想要每天都學習一些新的東西。”。

這裡所講的內容,都會造成一點內在的緊張,因為我們必須偏離想要心情好,變得更快樂的想法。但我們應該把目標放在追求意義上,而非情緒上。這一點可以解放我們自己。

———————————

pinsoul + 編譯

(photo from :Ryan McGinley photographer's work)

資料來源>>>http://www.washingtonpost.com/news/inspired-life/wp/2015/03/16/how-owning-your-dark-clouds-can-actually-make-you-happier/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一直覺得自己很 “孤單” 呢?

如何讓身邊的人願意去運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