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發現過自己在面對一些不幸時,反省自己,突然覺得感謝自己招遇的命運,是否有一種過往的種種終究還是帶來好事了的感覺呢?
還是你常常在好事發生後,覺得不安,因為你覺得好事過後一定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呢?
你是否會覺得自己的命運是好是壞,還是要等更長的時間才知道,因為我們都無法預期最終的結果是不是如我們所預料呢?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小時候我們一定都聽過一個簡單的預言,就是塞翁失馬的故事,還記得嗎?我們在這裡複習一下,什麼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
以前在北邊的邊塞地方有一個人很會養馬,大家都叫他塞翁,有一天,塞翁的馬從馬廄裡逃跑了,越過邊境一路跑進了胡人居住的地方,鄰居們知道這個消息都趕來慰問塞翁不要太難過,塞翁一點都不難過,反而笑笑說:「我的馬雖然走失了,但這說不定是件好事呢?」
過了幾個月,這匹馬自己跑回來了,而且還跟來了一匹胡地的駿馬,鄰居們聽說這個事情之後,又紛紛跑到塞翁家來道賀,塞翁這回反而皺起眉頭對大家說:「白白得來這匹駿馬恐怕不是什麼好事喔!」
塞翁有個兒子很喜歡騎馬,他有一天就騎著這匹胡地來的駿馬出外遊玩,結果一不小心從馬被上摔了下來跌斷了腿,鄰居們知道了這件意外又趕來塞翁家,慰問塞翁勸他不要太傷心,沒想到塞翁並不怎麼太難過、傷心,反而淡淡的對大家說:「我的兒子雖然摔斷了腿,但是說不定是件好事呢!」
鄰居每個人都莫名其妙,他們認為塞翁肯定是傷心過頭,腦筋都糊塗了。過了不久,胡人大舉入侵,所有的青年男子都徵調去當兵,但是胡人非常的剽悍,所以大部分的年輕男子都戰死沙場,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用當兵,反而因此保全了性命,這個時候鄰居們才體悟到,當初塞翁所說的那些話裡頭所隱含的智慧。(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3/3/16/c11428.htm)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特別在我們體驗到自己的生活中,原本不好的事情,反而導致好的事情發生,就會如此想。換個方式說這就是所謂的:「因禍為福。成敗之轉,譬若糾墨」(出自《史記.南越列傳》)
這裡面融合了一些“道家”的思想,在心中握有接受好事壞事的理念,因為生活中我們能真正控制的事情很少。與世界萬物相比,人極其渺小,生命何其之短,所知更是有限,因此人必須盡力從廣大和長程的觀點中理解世事。
放眼未來 / 學習過去
有時候“塞翁失馬”的想法,不僅僅是我們樂觀的表現而已,除了樂觀,我們也必須把自己抽離當下的心情之中,然後放眼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只要稍加思考,就會發現過去的經驗中,壞事不一定會一直延續,甚至可能後來帶來幸運的事情,而期待未來中,我們會發現未來我們無法確定,所以現在的壞運氣,也不代表未來就會一直壞下去,未來好事與壞事發生的機會還是一半一半的。
這在本土的心理學中稱為:長程取向思維(long-term orientation)。指的就是人們在面對眼前的事情時,往往會在時間軸上拉出一段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從過去或未來的長遠觀點,詮釋經驗或擬定決策。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可以如此思維的能力,下面的題目可以讓你知道自己在這樣的思維上表現如何?
1.我會從時間上更久遠的角度來判斷利弊得失。
2.預估事情未來的轉變,讓我體悟什麼才是該把握的事情。
3.我會從事情遠程的發展來理解何謂恰當的策略。
4.我會斟酌事情未來的變化調整應對方針。
5.我會避免因鑽牛角尖而忽略行事在長期考量下應有的彈性。
6.長遠的眼光使我看淡事情的細節。
7.我能體會事情的短期意義和長期意義會非常不一樣。
8.我認為凡事在過去和當下之間存在一種強烈的連結。
9.我認為一件事情的意義很難跟過去做切割。
10.我尊重過去經驗給予自己的教誨。
11.制訂方針時,我會尊重傳統經驗的價值。
12.緬懷過去讓我更能深刻體會眼前的事物。
如果你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是會從開放的時間觀點中看待自己的處境,你用上面的題目給自己打個分數,每一題都從1 -5 分(1為從未如此 - 5為總是如此)。1-7題是你用長遠未來的角度來思考事情;而8-12題則是你會利用過去的經驗來思考整理現在的經驗。當然越高也代表你在所謂的“長程取向思維”上表現越好。而在過去研究中也發現當我們在“長程取向思維”上表現越好,我們也越能適應生活,有比較好的心情,生活的滿意度。
有時候一時的不順遂,在當下感覺特別難過,甚至有一種“怎麼會是我”的感覺。但有時候提醒自己看看過去,看看未來,想想塞翁失馬的寓意,一件事情是福是禍,往往不是表象可以判定的,凡事順其自然,遇到順心的事不要太得意,遇到沮喪挫折的時候也不要太灰心喪志。
或許我們會更願意用更有耐心與平靜的方式盼望未來“曙光”的到來。
——————————
by pinsoul +
(photo: Haoshi Design's work)
參考資料: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joy-and-pain/201503/it-takes-patience-know-bad-luck-good-luck
Carver, C.S, Scheier, M.F., & Segerstrom, S.C. (2010). Optimism.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30, 879–889
余思賢,林以正,黃金蘭,黃光國,張仁和(2010).長程取向思維與心理適應之關聯, 本土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