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13個我們總是 睡不夠 的理由!

French photographe Alice Lemarin's work

French photographe Alice Lemarin's work

睡眠一直是大家最關心的議題之一,但根據很多研究的結果可以發現,睡不睡得著與睡得好不好,跟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有關,妳/你可能知道一兩樣,但一定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可能的原因,趕快多了解一點,別讓自己因為這些狀況整夜睡不著了!

1.你是個愛拖延睡覺時間的人:

在荷蘭的網路調查中,發現很多人會“在要上床之前,會因為某些事情而分神”,或是“自己想要準時上床,但就是做不到”,而這些人也因此更容易報告出自己的睡眠不足。對於那些愛拖延睡覺時間的人,研究者也發現,他們也會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拖延事情,例如他們可能會花整天的時間不工作,而玩推特。當然這不難想像這樣的人會在睡前跟自己說,我再看一集日劇就好。

2.你覺得自己是個短眠者(只需要睡得很短時間):

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只需要幾個小時閉閉眼就足夠了,但是其實很多人並不是真的短眠者,根據研究全世界可能只有1%的人真的是如此。

3.你或許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睡不夠:

在2003年的研究中,美國賓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在經過兩個星期每天只睡四小時的狀態後,許多人會覺得自己好像每天只有微微的睡著而已。如果我們長時間睡眠少於6個小時的話,會產生認知功能表現上的受損,即便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滿適應了少睡的狀態。只要你睡眠不足夠的時間越長,你也會越來越搞不清楚,睡眠充足時自己的大腦運作的表現,以及那種感覺是什麼。你會以為自己變慢的思考能力,就是你原本真實的狀況。

4.你在午後3點以後還喝咖啡:

你喝進去的咖啡因可能需要超過7小時的時間才能代謝,所以當你下午5點以後喝了一杯可樂,可能就會讓你晚上的時候睡都睡不著。所以當你想好好睡一覺時,千萬要提醒自己這一點。

5.你的身體不夠冷:

你的體溫跟睡眠也很重要,快速地冷卻自己的身體會讓我們有想睡眠的感覺。因此有時候我們的體溫過高也會讓我們睡不著。

6.你看的新聞讓你晚上做惡夢:

我們許多人會受到媒體驚悚畫面的影響,讓這些內容跑進我們的夢境中,有些科學家認為夢境是我們處理自己情緒的歷程之一,特別是焦慮與恐懼的情緒。當你白天接受到太多讓自己驚恐的訊息,同樣的狀態也會在夢境中呈現出來。所以接受太多的驚恐訊息,讓你感到焦慮不安,晚上你就要花特別多的時間靠夢境處理這些訊息,來換回白日的寧靜了。

7.你的工作太早了:

賓州大學的睡眠科學團隊,發現比較早要去工作的人也會在睡眠上比較少。而他們是這樣建議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晚點上班,10點以後是最好的時間。(當然現實是不太容易調整的)

8.你在煩惱自己白天是不是花太多時間在擔憂事情了:

許多人躺在床上,一直醒著,可能都在反覆地思考自己白天出現了多少負面的想法。當你想睡的時候,你的腦袋不關掉那些焦慮是很難去睡的。有時候焦慮擔憂會形成睡不好的惡性循環。最好的方法就是別再睡前自我檢討,找另外一個時間進行吧!

9.你的另一半讓你睡不好:

研究發現當我們一個人睡的時候確實睡的比較沉,比較少在夜間起床。但當我們跟伴侶睡覺時則是睡眠比較不好。當然如果在戀愛的當下這顯然不太會是問題。

10.你拒絕放下智慧型手機:

不管是平板還是手機,任何會產生藍光的物品都會讓我們減少分泌退黑素。所以愛在睡覺前滑滑手機,絕對是最好的讓自己難以入睡的方式。

11.你在低沈、憂愁、沒有窗戶的地方工作:

如果你工作的地方沒有自然光進來,研究發現我們的睡眠會比平均少足足有46分鐘之多。不管如何,有曬到太陽,靠窗是很重要的。(工作場合不太有陽光,那記得中午出去走走!)

12.你有小寶寶:

任何人都知道新手爸媽的睡眠狀態是破碎的,整夜都會被小寶寶的哭泣給喚起,但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才在開始探究這樣所帶來的個人傷害。研究發現當我們每天晚上被叫起來四次的時候,我們隔天測量個人的認知解決技巧,以及心情上,都會因為被打斷的睡眠注意力縮減,情緒低落。(寶寶的睡眠短暫,晚上會起來是正常的,如果妳被寶寶煩的晚上需要一直起床,別擔心,可能全世界的父母都是如此!)

13.你有台電視(或用電視來打發自己的時間):

當研究者問許多人,他們的睡眠習慣以及因應壓力的方式時,他們發現當我們習慣用電視或電影來讓自己分心而幫自己舒壓時,我們也會比較容易失眠,這些人比起健康運動或是做一些休閒活動的人,更容易睡不好。

睡不夠的理由很多,你一定不難發現有些是我們可以調整的!

———————

pinsoul +  編譯

參考資料>>>http://nymag.com/scienceofus/2015/03/13-reasons-youre-sleep-deprived.html

我們到底是怎麼從小變得如此 “自戀” 的?

為什麼每個人在面對傷害自己的創傷事件後,恢復的狀況會不同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