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被教導施比受更好,的確,給予別人的藝術可以幫助我們矯正人類的自戀,要能夠看見別人需要的快樂,是需要我們的同理心與仁慈。
但有時候接受同樣需要我們有非凡的氣度,我們或許會很想要愛別人,但有時候我們是否允許自己被別人愛呢?當有一些人把自己的注意力與關注朝向我們時,我們有多願意讓這樣意圖進入我們內心呢?我們能夠允許自己受到別人仁慈的滋養嗎?願意深深地接受別人提供給我們靈魂的滋養,同樣也會讓施予的人感到驕傲,讓對方感覺到他們真的讓我們的生活有所不同了。
接下來留心地,去深化自己能夠接受別人的能力,這樣才能夠帶給我們生活更大的滿足:
清空你的腦袋,放鬆自己的身體
當一個人給我們一些好處,讚賞我們時,我們或許會覺得很害羞、或是很便扭、或是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們會想自己應該需要回報對方。我們也許會想:
我們應該當下回給他們一些好處嗎,讚許他們嗎?
他們會期待我們有所回應嗎?
我真得值得這樣的仁慈友善嗎?
這樣的想法持續把我們監禁在自己的腦袋之中。負面的自我對話持續讓我們憂鬱、無法與人連結,甚至不快樂。
下一次當有人施予你某些東西時,看看你自己是否可以深呼吸、然後稍稍放手。放鬆一下!別找自己麻煩,總是想要把什麼事情都想通,別過度思考,告訴自己就讓一切發生就好!
要能夠讓自己接收別人的好,訣竅在於清空自己腦袋,關注一下自己的身體。看看你會的胃是什麼樣的感覺,你的胸口如何反應這樣的仁慈?如果你的思緒很混亂,在打結,簡單的注意一下它們就好了,然後把他們放在旁邊。
別總是問自己到底值不值得
有時候我們不願意吸收好的事情,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值得。我們或許會想:“如果他真的認識我,他就不會說這些了”,或是“我又沒有對他做什麼,所以我不值得他這樣對我!”。這樣的想法會很容易讓我們陷入無止境的考量之中,讓我們迷思在思考歷程中,那些別人給我們的美好事物就這樣從我們手中溜走。而施予的人或許會注意到我們的分神,而感覺到我們一點都不感激欣賞他們對我們所做的一切。
我們可以把自己搞瘋,如果我們持續懷疑自己是否值得這一切。所以倒底值不值得很重要嗎?我們真的需要在意這種事情嗎? 那些施予給我們的人並沒有評價我們到底值不值得,那我們還需要如此對自己嗎?或許這些仁慈是一種隨機的仁慈,只是讓施予的人稍微有好感而已,我們持續的質疑卻只會削弱我們的給予的能量。
這裡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己要覺得自己值得去接收這一切。我們之所以為人類,代表我們會有需求與渴望,當然也包含被重視、被欣賞。不用懷疑,我們都有無限的缺陷,與極限,但當別人真正給予我們禮物時,我們並沒有時間陷入自己的缺陷之中。事實上是,我們某一個缺點,是我們常常抱怨別人都不關心自己,儘管是所有的證據都證明不是如此的,我們常常都不是很有技巧地能夠去接收好的事情,當好的事情發生在我們面前時。
當有些人給我們了一些東西,這就是好機會讓我們的內心可以安靜下來,然後專注地去接收這些好的事物。
允許自己能有許多脆弱的點。
我們在給予別人時,許多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上,但當接收的時候卻不是如此。當我們接受事情時,會產生某種自己很脆弱的感覺,接受別人的好,也需要我們能夠面對自己的脆弱。
當脆弱的狀態出現在對話中時,例如我們講到自己父母生病時的狀況,我們依然仍夠讓別人關心我們的脆弱嗎?或是我們很快地就逃離別人的關心,因為這讓我們自己感到羞愧或是尷尬?你有多常講出自己的困難,希望去發掘一個溫和願意聽的耳朵呢?而當真的有人給予你友善的回應時,你又多能夠持續去講述你自己的脆弱而不逃避呢?
允許自己能夠放慢腳步,讓別人的自己的脆弱浮現,有時候會讓我們與別人連結,解救我們的孤單。給自己一些時刻,去暫停一下,或是表現自己的脆弱的一面,通常也會讓聽的人得到一些東西,這或許是一種言語更深刻的訊號,讓關心能夠觸及自己的內心,然後幫助我們往療癒邁進一步。
尋找看看讓別人的愛或是仁慈進入的機會,當這些事情浮現在自己眼前時。試著找找那些願意給予你的人,其實尋找很簡單,那可能會是一個人願意持續為你打開一扇門、或是真誠地願意用聽的方式知道你所面對的困難、或是願意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你可以練習著把自己當成一個海綿,你也許會允許自己讓更多歡樂進入自己的生活。當你情感的油料補滿時,你也才能真正的給予別人一些不一樣的事物。
---------
pinsoul + 編譯
(photo: Alexis Pichot's work)
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intimacy-path-toward-spirituality/201511/the-neglected-art-rece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