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什麼時候你會在心中燃起『比較』的念頭

什麼時候你會在心中燃起『比較』的念頭

或許你今天起了個大早,你刷牙洗臉,梳妝打扮,然後準時出門,走在通往坐車地點的路上,你有一點分神地看著路上,疑惑著今天早上車子是不是比上週多啊!這時候你家快一點步伐,心裡想著『趕快坐上車比較重要』,要不然又很堵了!你順利坐上車了,到達了辦公室樓下,坐著電梯上樓,你在電梯裡面的時候看了看手錶,內心浮現著『還好!今天應該是滿早到的,該不會我第一個吧!』。電梯門一打開後,走進辦公室,馬上就有個人回頭看了你一眼,表情冷淡,喵了一眼,頭馬上就轉回去了,你馬上心裡就想『為什麼他今天這麼早,我竟然比他晚』。

就是這個『竟然』讓一天的好心情打了折扣,但在一天的日常生活中,你應該比較能了解到你是跟某些人產生互動後,你才會有了出乎意料的感覺,而這種『出乎意料』一定有個判斷的基礎,有可能是你不想輸他所以你很驚訝今天你輸他了,也可能是他平常都超晚到,今天竟然早到了,你很吃驚。在你的心境之中,後者應該算是一個客觀的判斷吧!你把以前的他跟現在的他做一個比較;但前者可就是一種你以自己跟他做為比較的思考方式,你有他應該如何的判斷,而你有對自己應該如何的判斷,兩個人之間也有誰該優於誰,誰該比誰好的判斷。

心理學上稱這種心境轉換為『社會比較』,在一天之中,你想想看從這個過程中,你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這種社會比較呢?也就是你把自己跟別人比,然後設想著誰好誰壞,誰對誰錯,誰優秀誰鄙劣,誰得寵誰又令人討厭等等。

但這種比較不是那種到處蔓延的心態,而是一種有所選擇的心態,跟別人比較有兩種特徵,第一種特徵是你會選擇你想要比較的人。你不會每個人都想要較勁,你可能有特別想要比的人,那個人在你心目中可能是比較的指標,你或許會覺得你只要比他好,也或許是覺得你不能比他差,反正你就是你那個你心目中的一定要比的對象,可能很多個,也可能只有一個,當他過得比你爽的時候,你會不開心,當他過得不好時,你會覺得稍微放鬆,跟自己說其實生活還不錯。第二種特徵是,你比較的事情是會有所選擇的,你或許會跟同事比誰先早到,但不一定會跟同事比誰上班開會的時候發言次數多,你會比誰對客人比較好,但你不會比誰今天做了比較多次的清潔。所以,你的比較是有所選擇的,你不是一個全面的比較動物,你比你想要比的人,你比你想要比的事物。

 

那我們怎麼選擇那比較的人,那比較的事

另外的一個讓人困惑的問題就出來了,我們又怎麼選擇自己的選擇呢?這種選擇是有什麼道理在後面。追根究底的方式,就是透過全面性的自我觀察,看看在一天之中,到底是什麼時刻讓你揚起心中的比較。

你要如何觀察到自己的比較,很多專家認為或許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最快,以及腦中浮現的想法最快。社會比較在心理學的眾多研究中,發現兩種心情產物,一種是所謂的向下發展的心情產物,你可能因為跟別人比較,發現自己比較差,產生了妒忌、猜疑、怨恨、甚至憂鬱、不安;你也可能透過比較向下發展的比較發現自己很差,別人也很差,而產生了同情與憐憫的心情。另一種是你向下發展的心情產物,你可能透過了比較發現別人比較差,自己比較好,而在內心發現了自信、滿足、驕傲、傲慢或是興奮,或是你發現自己挺好的,但別人也跟你一樣好,這時候你就會有一種感動、樂觀與被認可的心情。

所以這個比較的基礎選擇取決於,你在比較的開頭你是怎麼想的,你是在想我們兩者之間,到底有多少相似性呢?還是你總是在尋找你與對方的差異呢?

有些人你總是處處跟他在心裡作對,所以你總是在想他跟你的不同在哪,他比你好你不爽,他比你差你得意;但也有些人你總是想跟他一樣,當你跟他一樣好時,你就會很快樂,當你跟他一樣爛時,你就會感動傷心擔憂。但不論是哪一種你想要比較的對象,根本上這些人都是與你比較相似的人,你特別喜歡跟那些背景,現實狀態與你相似的人,性別或是家世跟你雷同的人,當他的狀態與你心中特別需要比的特徵相符的越多,你就越會想跟他比較。

如果你是女性,你可能不會跟你公司的男性比誰的工作效率快,但你一定會常常心裡想著,那個跟你同時進公司的女同事,他為什麼會做事情做得比你快呢?而這種心境是因為你在尋找與同事間的差異,你好奇他為什麼優於你。

但從經驗法則來看,我們會想要跟那些被我們定位成理想中自己的人比較,你會跟那些被我們定位成差勁的人比較,而比較的基礎都出自於我們跟他們有些相似。自己理想中的人,可能跟你有許多相似點讓你把它當成標竿,所以你會跟他比較,嚴格來說,這種比較是驅動你向前的根源之一。自己心中的那些差勁之人,你也會因為跟他有很多相似點,你想要證明自己比他好,這時候的比較牽動的是你競爭的心,同樣的會讓你往前,但是在一種彼此競爭彼此相互牴觸的狀態下往前。

回到最初,我們從家裡出門後,一天的旅程中,有太多時間在跟人互動相處,現在跟方便的是我們如果要知道別人的狀態,打開手機就好,而那種比較就隨之而來的發生。公司或許學校中有太多人是你想要較勁的對象,也有一些人是你想要仿效的對象,你活在這種比較之中,也因為有比較,所以心情會有所波動,很少人能在心中以自己為標竿,完全排除跟人比較的衝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天活得這麼多情緒。

有時候這種情緒的多寡,也跟情境有很大的關係,那些不斷與人接觸的工作與環境,你或許就會感受到大量的心情波動,而這或許就是那『社會比較』產生的效應。當然你也有可能是一個單純簡單的環境,把自己的實驗或作業做好即可,接觸的人極少,而這種環境『社會比較』也少,情緒也就沒那麼高張。

什麼時候你會在心中燃起『比較』的念頭呢? 或許就從你一天之中接觸人開始,接觸那些你在乎(但不一定熟識),跟你相似的人開始,當比較出現後,情緒就跟著產生,是難受還是快樂,也就取決於你的比較是求同,還是發掘差異。無法跟你說人生不要比較,但至少可以說,當你想要比較時,你至少可以透過你腦海中的想法,你的心情變化,知道你個人現在的狀態在哪,你是滿意自己的現況呢?還是不滿意呢?或許『比較』也是讓自己更認識自己的方法,而不只是發發牢騷,心情不好的來源而已。

參考文獻:

Smith, R. H. (2000) Assimilative and contrastive emotional reactions to upward and 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s. In J. Suls L. Wheeler (Eds.), Handbook of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and research (pp.173 -200). New York: Plenum.

--

by pinsoul +

(photo: Salvo Bombara‘s work)

在工作中進退失據的自己........

在工作中進退失據的自己........

嘗試著隱藏自己的情緒,也剝奪了日常生活的生命力

嘗試著隱藏自己的情緒,也剝奪了日常生活的生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