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是『自己過得好,是最好的報復』,還是『以牙還牙的痛快』?......

是『自己過得好,是最好的報復』,還是『以牙還牙的痛快』?......

...上次他走進來時,早就已經是氣憤不已的狀態了。對著我這個毫不知情的人大聲嚷嚷,說著他已定要還以顏色,讓對方好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可以讓這些事情就這樣過去。在氣憤不已的心理背後,他其實很難受,因為鐵定是對方做了傷害他感情的事情,導致他覺得有一種一切付出都付之流水,還被反打一臉的難受。如果說這些氣憤不已到想要用力反擊,是一種報復的心情,那這種心情背後,是一種尚未獲得正義的生活紋理,這種心情都是由大量的不公平,沒有互惠對待而堆疊成的不滿與失落。

報復好像就是這麼一回事,是一種在內心洶湧的正義違背感。但這種違背已經脫離了我們對於溝通能解決的想像,顯然唯有有效的攻擊才能扭轉局勢。但除了修正現有狀態外,報復或許也能為自己帶來快感,以及為自己失落的內心補上一些黏著劑,一種用氣憤保護自己的黏著劑。

報復是一種我們在社會裡不斷傳遞的應對方式,在各式各樣的文本與影像中,我們看著報復在內心大喊終於獲得正義了,這顯然是我們想要的,不一定是要證明誰對誰錯,但絕對是要透過還擊,懲罰壞人、讓自己的內心傷痛撫平,就如同驅魔儀式般讓邪惡透過邪惡一起消失在生活中。但心理學家則覺得報復沒那麼單純,至少我們需要區分報復跟懲罰的差異。從動機與目標來看,報復這件事情,我們單純希望對方痛苦,不論旁觀他的痛苦我是否獲得快樂,但就是要他跟我一樣痛苦就對了;但懲罰卻有些不同,當我們嘗試著回應對方的惡行,懲罰通常還是通過某些攻擊行為讓對方從痛中能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有時候報復非個人的,可能是源自於群體的,我們會為了兄長或家人報復,只因為當那個我們信任的邊界與規則被人破壞了,我們需要透過願意報復的態度凝聚自己,並且幫助這些過往慣習回復正常。

報復有什麼好處呢?

大多數人以為報復的直覺好處就是我們釋放了自己的憤怒與緊繃,但研究卻證實這樣的想法是有問題的,因為報復的人不僅可能沒有釋放自己憤恨的心理狀態,更可能陷如不斷回想的負面迴圈中。既然報復沒辦法獲得內心的平靜,那我們又何苦一直想要報復呢?會不會其實報復可以讓我們獲得快感呢?這件事情確實是有可能的,有些研究發現當壞人被制裁時,我們確實有一種快感,覺得正義得到聲張。當然報復可能還會有許多好處,我們很自然地可以形成一種類似正義之聲的聯盟,讓彼此進入合作的階段,而報復的人確實也被大家可以看作不軟弱的人,因為能為自己伸張正義的人某個程度我們還是覺得他是值得尊敬的。當然你或許會想,一直想要報復真的很幼稚,那如果你也被陷入那種被不公平對待的處境時,能夠有報復的選項,你還是可能會有很大的衝動想要選擇報復。

總是想要報復與認為報復很幼稚的人

或許你會很堅定地認為報復是不成熟的反應,但這事實上可能只反映了報復這個選擇在個別之間的差異而已。有些人確實很愛報復,有些人也確實對於報復這件事情興趣缺缺。研究上也是這樣說的,有些人確實會對這些不公不義的處境特別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但為什麼會引發比較強烈的情緒,或許是因為這些人他們對於自己的名聲、或是形象特別在意,因為在意特別容易感到受辱,以及不公平所帶來的名聲威脅。報復確實是一種重要的維護自身尊嚴的直接手段。當你投入了越多心力資源去維繫某些你在意的事情,然後又因別人的所作所為受到特別嚴重的傷害時,這種不經意的期待落差,你很難說服自己只是倒霉,沒看清楚路而已,你很容易覺得唯有反擊我才能證明自己的尊嚴是有重量的,也才仍讓對方知道自己不是你可以隨隨便便招踏的。

但不是每個人的報復都那麼理所當然、義正嚴詞,有時候是個性使然,一點點小小的刺激都要尋求報復,自戀的人,或是容易焦慮不安的人也是這種激不起攻擊的人,想想看自戀的人是如何在日常中維護自己的臉面,是多努力要讓你知道他很棒,你一點點的傷害不就輕易的讓這些維護瓦解,就更別說報復也就是讓你知道他依然是王者的最佳手段。

顯然報復是有好處的,但顯然每件事情都會物極必反,過份地重視報復也會帶來強烈的後果。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一句老話『冤冤相報,何時了』,簡單來說,報復有時候不會中止不公義的對待,也有可能激發更多不公義的對待,因為你或許覺得自己很對,但你也難保對方是不是錯誤地認知這一切,而他也或許是個自戀自私的人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做錯什麼,而這個落差,或許就會帶來一個無止境的對待循環。當然報復的日子確實也挺不好受的,因為你會在意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感覺不在乎,你會想要加強報復的強度,那你需要維持負面的情緒,維繫隨時算計的心境,更別說這樣的日子讓你身邊的人也不會好受。因為報復需要讓自己沉浸在負面情緒中,那你也可以想想負面情緒為自己帶來的各式各樣的不良後果了。

打造一個報復者的心態(講反話)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位成功的報復者,你需要什麼樣的心智狀態呢?這或許就是報復這件事情的核心。研究發現報復的基本條件還是在於你如何面對負面刺激的,大多數熱愛報復的人,都會比較容易有負面情緒。有時候這種負面情緒的處理是關鍵,對於很多研究者來說,他們認為許多人總是有強烈的負面情緒,反而難以換位思考或是設立當下目標去包自己調整心情,這時候只接對對外的報復反應看似是最簡單解決情緒的方案,因為容易所以也就比較偏向會選擇報復。所以報復的人,鐵定是要一顆炙熱且容易憤怒的心,而且自己常常容易去持續這樣的心情,有可能是自己的憤怒特別強烈不好處理,也有可能是自己處理心情的技巧比較不好,憤怒久久無法消散。

再來積極報復的人看來對於報復的代價並不會考慮的那麼完整。如果報復是個理性行為,那鐵定要進行一下損益評估的,當然如果報復後的收益遠遠大於損失,那你鐵定要有所反應的啊!但大多數時候不公義的對待都來自於想法上的落差,所以用這種解決方案不是那麼容易去處理不公義的問題,而能夠讓自己獲益的機會當然也就很小了。當然也如上面所說的,我們會誤以為報復是一種好的宣洩方案,所以我們這樣預期,所以我們會用這種比較沒有效率的方式去處理社交上所帶來的痛苦了。

即便我們的內心有很多波動,想也沒想這麼清楚會導致我們很想要報復,但環境的支持通常也是推波助燃的重要原因,通常我們觀看影片或文章,所吸收到的以牙還牙的觀念倒是挺普遍的,如果你問社會上的人,可能也會超過半數的人聽到你的不公義故事後,鼓勵你要有所反擊。所以積極一點,愛報復的人,也會主動去收尋這社會上各式各樣的報復故事,在內心強化自己以牙還牙的信心,畢竟大家都這麼做,古人的智慧是這樣說,那是再好不過的指示了。

但不論如何,都回到了正義這個問題,有一個根本的因素取決於我們會不會真的報復,那就是這個環境有沒有人會代替我們去懲罰他,或許我們會跟自己說惡有惡報,老天有眼就會給他教訓,所以我們相信外部的系統會幫我們平反正義。例如在公司內,有人對你做了不好的事情,主管是否會看見,然後給對方警告與懲戒,最後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但如果公司的人沒有反應,你當然就會考量尋求自己解決了!社會上也是如此,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那正義有沒已得到伸張,有沒有人出面幫你說聲話,制止對方,都牽涉到妳會不會選擇報復這個舉動。

如果這個世界,彼此的小奸大惡都能得以被制止,正義都會有公道的人來伸張,我們也就不用那麼勞心地去想該如何以牙還牙,也就是這個環境常常大家對別人的不公不義是冷漠的,報復的自我才得以獲得滋養。

 

 參考文獻:

Chester, David S. and C. Nathan DeWall, “Combating the Sting of Rejection with the Pleasure of Revenge: An New Look at How Emotion Shapes Agg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17), 112(3), 413-430

Schumann, Karina and Michael Ross, “The Benefits, Costs, and Paradox of Revenge,”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2010), vol.4 (12), 1193-1205.

----

by pinsoul +

(photo: Auste Stikleryte's work)

生活總是在有人陪伴下,感覺比較精彩..嗎?…….

生活總是在有人陪伴下,感覺比較精彩..嗎?…….

講八卦的時候,到底最適合幾個人呢?

講八卦的時候,到底最適合幾個人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