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八卦的時候,到底最適合幾個人呢?
有一種友誼是屬於群體的。我們有時候不滿足於只有兩個人的句話,我們總還是期望自己參與的聚會,一次可以看到好多人一起。例如同學聚會總是想揪個四五的人相聚,才覺得這樣才是同學聚會;下班後同事相聚,總覺得一定要湊到的三四個人以上,聚會好像才有意義,如果只有兩個人能成行,如果不是兩個人自己想約會,那我們就會說『算了!下次等大家有空的時候再聚吧!』。聚會是一件讓人感到幸福的事(用幸福去描繪是因為聚會後總會讓人放鬆或是滿足,在大多數時候),但聚會裡的對話方式才是令人感到奇妙的地方。
只要你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雖然聚會是群體性的,總是充滿了許多人,但對話總是會拆成許多小集團,你很難一次七八的人一起對話,除非要共同討論一件事情,但如果是敘敘舊,大家還是個別找到適合講話的人進行一對一或是一對二的對話。或許回頭想想,我們常常會覺得在太多人的對話之中,話題好像很難聚焦,最終讓人有一種浪費時間,或是沒有意義的感覺。或許我們還是覺得一對一的談話可能比較深入,比較能讓雙方在講完話之後,留下一些深刻印象,不會覺得這個晚上浪費了彼此的時間...
或許我們總是對小圈圈有深刻印象,就是這個原因,因為總覺得一個小群體討論的事情一定很有趣,如果自己不在其中,可能內心不好受以外,更覺得倍受排擠了。有研究實際去探討這個議題,他們在校園裡隨機找學生詢問他們這個小群體到底在討論什麼,他們發現如果這個群體在討論別人的八卦時,人數會比一般討論平均的人數更少。然後他們再讓參與研究的學生們真實的交談互動,嘗試去看看對話要形成,團體合理的大小是多少,他們發現即便群體有很多人,但真正參與對話的人,遠比預設的來得少,很少會超過四個人。或許研究結果嘗試尋找到真實會產生對話的群體大小大概是多少,但到底為什麼我們會希望越多朋友越好,但在跟人說話時只想要讓幾個人參與就好呢?就像講八卦時,你不自覺地就會想要防止更多人參與,一有人跳進來說,你們在講什麼,這個話題總是會講不下去了。
心理學家認為這或許跟我們的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有關,這個常見的心理學概念總是用來說明同理心之類的能力,基本上心智理論是指我們能夠去理解其他人的能力,我們不必然地知道對方的狀態或意圖,但我們可以透過推演想像去嘗試理解對方狀態,用以管理我們的社交生活。當我們在對話的時候,心智理論需要正常地運作,我們要知道對方說的,以及自己所說的對方式是否理解,在雙方都能有共鳴與理解下對話才會順暢的進行。一對一的對話時,這種能力的表現很好想像,你只要預測推演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就好,但當多一個人加入時呢?你會發現這個工作變難了,你同時要理解Candy跟Wendy的想法,以及他們對於話題的理解,對話之所以能進行,你會嘗試解釋,嘗試不讓對方落後於話題上,你不可能自顧自的講某個事情,結果對方只能回『什麼!到底在說什麼!』。對話的根本或許在,彼此都搭得上話,而大得上話的前提在於我們知道對方有沒有理解,然後去用一個適當的速度與描繪方式傳達。
但超過三個人呢?第四個人進來了,第五的人進來了,這個對話的過程就好像是智力測驗一樣,你們的挑戰可非同小可,因為你要理解的內心已經超過三個人,不僅會讓對話變得緩慢,也會讓對話的理解共識變得困難。這或許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心智力的侷限』(mentalizing constraints),我們在對話的過程中,事實上是一種心智理論能力的表現,我們需要這個能力的運作,才能夠透過理解對方的思維狀態繼續話題,因為你一定可以想像,當你跟一個人說話,他只說自己想說的,對話不會延續,會終止,因為他沒有理解你的狀態,跟你想不想聽的心情,或是你想要怎麼樣地去聽的心情。對話之所以稱為對話,就是你說了一些事情,然後我回應一些事情的一來一往。即便是你們是在講一個不在場的人,這也是會耗費我的的心智能力的,因為你需要猜想那個不在場的心理狀態,與所作所為的意圖,心理學家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講八卦的時候人總是越少越好了(雖然需要撇除不想讓別人知道我們在講八卦的一些其他形象因素)。
雖然你會覺得知道了群體最佳聊天的大小是多少,好像沒什麼了不起,但這份資訊倒是有一想不到的好處,那就是我們的心智能力,推演別人心理狀態的能力,會取決每個人的對話品質的優劣狀態,或許你是個比較能想像別人內心狀態的人,你也比較能經營對話,你也會發現大家或許比較喜歡跟你聊天。但如果比較表現不佳的話,對話或許很難維繫,別說四五個人的對話了,一對一的對話有時候都很吃力。心智能力本來就有個別差異,這也就反映了為什麼我們有些人一次可以跟很多人抬槓,但有些人總是在多人對話中插不上嘴,有些人一對一時的聊天總覺得很充實,有些人一對一時的聊天總是疲勞轟炸,因為沒辦法想像一個平衡共同維繫同一話題,對話就是一場困難的智能考驗。
參考文獻:
Krems, J.A., Dunbar, R., Neuberg, S. (2016). Something to talk about: Are conversation sizes constrained by mental modeling abilities?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
by pinsoul +
(photo: Jan Erik Waider's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