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用吃來解決自己長期的問題,特別是疼痛這件事情,但長時間下來吃卻會使我們體重增加。我們時常忽略用“吃”來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在這種狀況下,我們會過度飲食。
過度飲食常常是因為我們想要因應疼痛、或憂鬱,也是有時候因為睡太少而導致的疼痛而想要多吃。但奇怪的事,當我們吃太多又會強化身體的疼痛,讓我們也變得難運動,因為吃太多也不適合移動。
疼痛時常在晚上最難忍受,因為晚上可以轉移注意力的事情很少,疼痛時常讓我們無法待在床上,讓我們睡不著,希望疼痛可以消失,但卻又無能為力。有時候在家裡,因為沒有別的方法,吃東西是最容易減緩疼痛與焦慮的方式,因為睡不著而導致的挫折更是在平凡不過的事實了。我們如果前一天吃太多,隔天起床也會導致胃口不佳,心情不好、身體昏昏沈沈的。
缺乏睡眠跟我們的疼痛有關,大家應該都可以了解,但這樣的結合常常也為我們帶來憂鬱。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疼痛(例如頭痛)或是睡不好,都是會為我們帶來憂鬱的,而我們如果尋求醫師的協助,通常也可能因為這樣的憂鬱被開立抗憂鬱相關的藥物處方,但恰巧這些藥物很多會使我們更想要吃東西,更會對食物有攝取的渴望。(這就是精神科患者常常碰到的困境)
我們時常會因為慢性的疼痛而過度飲食,因為吃確實可以使我們從生理上的痛轉移。但我們卻會因為吃而導致體重增加,使我們又面臨生活中的另外一個壓力。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ㄝ有沒有辦法能吃,但又不會過度而增加體重,而讓疼痛的狀況也能夠有所緩解呢?
如果我們吃東西的時候,沒有分別,什麼都吃,而不是找到真的能夠減緩疼痛的方式,找到正確的量時,我們就很難不因為過度吃東西而變胖。有許多食物確實可以減少疼痛,特別碳水化合物類的或是甜食,而蛋白質類的並不會影響疼痛的感覺,而脂肪類的食物也無法改善疼痛,許多人常常會吃類似速食類的食物,而這些食物可能會帶來愉悅感,但卻不一定會減緩腦內對於疼痛訊息的接受。
碳水化合物,可以減緩不舒服,為腦袋增加血清素,血清素的增加可以使個人調節情緒與飲食,而透過調節可以減緩疼痛。現實上,這也是抗憂鬱劑的功能,他增加血清素的活動。但有時候碳水化合物可以做到這些。
有時候少量的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讓我們增加血清素,類似像一些穀片或麥片類的東西。吃少量穀物類的零食,只會增加300-400大卡的熱量,但卻可以稍加減少我們疼痛的狀況。重點是脂肪的攝取,會使我們獲得不想要的熱量,所以我們可以從食物的成分中去注意這樣的內容。
飲食其實是我們面對心情、面對生理疾病與疼痛常常必須面對的議題,我們卻常常忽略這些,對於個人來說飲食的狀態不應該成為我們克服這一切時所產生的副作用,使我們體重增加,導致惡性循環。只要稍加注意,正確適量的飲食攝取,確實會使我們的疼痛稍微減緩,降低到我們可以忍受的程度,雖然疼痛不會消失,但我們會舒服一些。
----------
by pinsoul+
(photo: Brian Merriam's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