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臉部肌肉,是我們與別人溝通的重要管道之一,我們會用臉部表情傳遞自己的情緒與態度。而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微笑與快樂有關,但我們有時候臉帶笑容會為了不同的目的。下面有另外五種型態的笑容可能帶有不同的意義:
發自內心的笑容(Duchenne Smile)
心理學家與非口語傳播學家 Paul Ekman使用這個詞彙來描述快樂所帶來的真正笑容。基本上就是我們在最嘴角兩側上揚的笑容,而發自內心的笑容時我們眼睛會變窄,眼角出現皺紋。
假笑
是指笑容缺乏類似發自內心笑容中眼睛的變化,通常是指我們假裝自己好像很開心。當我們看著鏡頭要照相時,這樣的笑容通常是假笑。
不自在的笑容
當我們感覺不舒服時,類似有人說了不恰當的話時,我們通常會有不自在的笑容出現,主要是希望用來掩飾自己的不舒服。在過去的心理學實驗中,實驗中當女性被問到不恰當的性議題時,大多數人都會展現出這種不自在、不舒服的笑容。
誘惑的笑容
在我們嘗試去對別人展現魅力時,我們會希望展現出一種正向的情緒,一種微微的笑容,並且帶著眼神的接觸,但是是用那種不是那麼直接的眼神,維持笑容的表情看著對方。有趣的是,誘惑的笑容通常會伴隨著其他消極的行為,類似把頭低下去,或是一些主動暗示的行為,類似用很堅定的方式慢慢看著對方。
嘲諷的笑容
這類的笑容通常是帶著正向情緒,但我們的視線可能會離開對方,看向其他的地方,而這是一種鄙視的表情。有時候,嘲諷的笑容會看起來讓人不太舒服,是我們內心混雜著不喜歡與消遣的情緒。
在我們每天的社交生活中,我們會出現許多笑容,甚至一天上百次。一個單純的人或許會認為笑容都代表著快樂與正向情緒,但其實笑容就如同其他各式各樣的臉部表情,充滿複雜且傳遞著混合的訊息。
# 所以對我們來說,即便你每天的心情寫照不是快樂,但你也一定會出現無數次的笑容,你能夠發現自己每一次的笑容所代表,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嗎? 是發自內心的快樂、是一種不自在、是嘲諷,還是你想要吸引對面那個人。
參考文獻
Ekman, P. (2007) Emotions revealed. New York: Holt.
Friedman, Howard S., & Riggio, Ronald E. (1999).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bility to encode complex affec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7, 181-194.
Woodzicka, J.A. & LaFrance, M. (2005). Working on a smile: Responding to sexual provocation in the workplace. In R.E. Riggio & R.S. Feldman (Eds.), Applica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p. 139-155). Lawrence Erlbaum Publishers.
-----
pinsoul + 編譯
(photo: Nicolás Castell's work)
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cutting-edge-leadership/201604/5-types-smiles-and-what-they-m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