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關注於呼吸或是讓自己內心平靜策略的人,常常會說出自己更能用心地品嚐自己吃的食物了,或是變得更能沈浸在平靜之中,專注地觀察自己的呼吸。
而這樣的狀態有時候並非心理學中所謂的正念(mindfulness),而更像是所謂的“品味”(savoring)。所謂的品味,發生在我們透過專注投入的方式,嘗試去找到讓自己更正向的經驗,或是延續自己內心好的經驗。正念的練習幫助我們尋找回自己的感官,包括味覺、視野與嗅覺等等,而我們不一定會注意到這樣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但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可以注意到身邊發生的事情,好的、壞的、或是中性的。正念並不是要我們去維持好的或是創造好的經驗,而我們想要維持正向或好的經驗,則是來自於我們想要品味或享受人生的內心狀態。而這也是我們在主流的正念概念中往往會誤解與混淆的
品味:正向經驗的新模式(Savoring: A New Model of Positive Experience)一書的作者Fred Bryant與Joseph Veroff是如此定義品味的:
”當人們品味時,通常也會進入經驗的正念狀態(用心意識與覺察的狀態),但他們的注意力不再全然維持在對內外在刺激的開放態度上;而是,品味的歷程中,牽涉到有限地專注在與正向情緒有關的內在或外在刺激上。而這也是說,品味是一個我們窄化過後的正念概念“
透過正念(用心意識與覺察的狀態)我們可以注意到正向與好的,但我們依然維持開放、好奇與接收的覺察,讓我們準備好去注意到自己當下生活中的各種元素,不論這些元素是好的事情、也可能是不愉快的感覺,也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驚奇。(或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風貌或風味)
嘗試練習
有許多的關於品味的科學研究與實務方法,以下是有關與正念與品味在策略上差異的說明:
我們可以從讓自己坐在戶外,觀察著大自然開始
1.) 正念策略(Mindfulness strategy):注意看看自然的場景。注意你坐在這裡的感官、你的感受、與你的想法。也同時注意看看你周遭環境的細節。讓自己去感受時時刻刻心情的變化。你或許會感覺到平靜,也可能有些躁動?可能突然有些壓力,或是突然覺得很冷靜?我們只需要對所有的感受採取開放的態度,讓它們自然出現在這裡。持續地觀察這些心情,對自己出現的新的心情或是想法保持開放態度。嘗試不讓自己陷入任合細節或是感受之中,而是持續地去探索與注意這些各式各樣的經驗,越多越好。你甚至可以對自己不斷地說:”我還可以注意到什麼呢?“,進一步地去觀察看看環境周遭的細節,觀察看看自己內在的經驗。
2.) 品味策略(Savouring strategy): 注意著自然的場景。讓自己沈浸在大自然的美麗之中,觀察它的聲音、視覺細節、愉悅的氣味。去注意那些特別正向,也就是讓你感覺變好的經驗,這些經驗可能是戶外的流水聲、可能是樹木的寧靜感、也可能是周遭蟲鳥的歌鳴。讓自己沈浸在這些細節之中。注意呈現在自己內心的正向心情,例如平和的感覺、賦予能量的感覺、愛的感覺、驚嘆的感覺、感恩的感覺、充滿盼望的感覺、充滿興趣的感覺等等。讓自己調和進入這些心情。讓自己感到全然地享受這些自然的場景。貼近這些正向的情緒。欣賞這些感受帶來的好,透過呼吸來延續這些感受,你或許會感覺到自己透過呼吸來增強這樣的感覺,深化這樣的感覺。如果自己的感覺或心情退去,轉向其他正向的心情或是任何可以讓你帶來愉悅的自然場景。
參考文獻:
Bryant, F. B., & Veroff, J. (2007). Savoring: A new model of positive experience(link is external). Mahway,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iemiec, R. M. (2014). Mindfulness and character strengths: A practical guide to flourishing(link is external). Boston, MA: Hogrefe.
-------
pinsoul + 編譯
(photo: Alex Beker's work)
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what-matters-most/201602/being-positive-it-s-not-mindfulness-it-s-sav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