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不想要擔心的那麼多嗎? 其實我們比自己想像中更熱愛杞人憂天的生活.... ?

當我們隨著年齡越來越老,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們一定會常常想,我真希望自己別那麼“愛杞人憂天”。總是因為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成長背景,我們會覺得很多事情讓我們覺得不安。也因此我們會擔憂不好的事情會發生,當然擔心東擔心西,不只是腦袋一直在轉而已,我們會因此肌肉緊繃、睡得不好、有點躁動、脾氣變差、覺得容易累、難以專注、更重要的是開心不起來。

但擔心擔憂最重要的本質是,這些我們煩惱的事情百分之九十九都不太會發生,甚至從來不會發生。我們克制不了自己做這些不存在的事情,但為什麼我們總是如此情不自禁呢?

當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要如何讓一切多一些確定呢?當然用想得最快,因為唯有我們設想各式各樣的壞事情發生,我們才會覺得自己好像有在預防些什麼,防衛不好的事情發生是我們的本能,所以為了讓自己在未來少受一點傷,少一點驚奇,我們會擔心那些不良後果的發生,然後去預作準備。我們會擔心自己遲到、擔心自己忘了做某件事情、擔心一個人走在路上會不會有什麼危險、擔心自己的小孩沒接電話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擔心別人不跟我說話是不是討厭我了、擔心自已突然食慾變差是不是生病了;各式各樣的想像,讓我們無限延伸的控制慾能在想像之中得以彰顯。

當我們總是對事情不確定時,我們只能靠想像讓事情確定一點,我們會問自己“如果XX,那怎麼辦”,或許我們會沙盤推演一些壞情況,也或許當事情到來時,我們真的會覺得自己的一些事情準備,好像讓自己更能平順面對事情了,即便根本沒有壞事情發生,也因為這種有點幫助的心態,我們會認為本來就該有所擔心。這樣的心境循環著焦慮,讓我們在不安中,卻又覺得本該如此?擔憂的心情狀態是我們又愛又恨的心靈風貌。

簡單來說值得擔憂的事情,通常就是不太會發生什麼了不起壞事的事情。

我們總有一些想法,對於擔憂有些執著,臨床心理學博士Seth J. Gillihan在他的小文章提到幾種我們希望擔心不斷出現的內在想法,你或許可以檢視看看自己是不是常常這樣想的。

1.就是因為不想要有那些不好的驚奇出現在生活,所以我總是會先憂心一些事情。

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在意外之中碰到壞事情,如果有些心理準備,自己也不會那麼容易害怕了,或許我們擔心只是想要預防未來有更強烈的失望與不安發生。

2.當我擔心比較多時,才能夠避免不好的情況發生。

我們總覺得懂得擔心事情,我們才能夠避免壞事情發生,如果我們太樂觀,壞事情總是會回頭找自己,所以我們會覺得自己的煩惱,可能跟壞事會不會發生的機會有關。這就像有拜有保佑的概念一樣。
 3.我因為在乎才會擔心東擔心西的。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因為自己在乎,所以才會為這些事情設想,如果不在乎,我根本不需要想這麼多,所以我們有時候也會把自己的擔心煩惱當成是一種像別人證明有付出,在意某件事情的狀態。

4.唯有擔心我才是有在做事情的。

有些人會認為沒有想這些壞事情的預兆,其實就是在打混,對生活不負責。所以他會想辦法用想像去填補生活中的不確定性,讓自己可以好像用腦子也有在做事情,也有在認真生活。
 5.有所擔心才會幫自己解決問題。

更多人會認為自己在擔心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解決問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極端的擔心其實會干擾問題解決,讓無法全方面考量事情,讓問題解決反而沒有效率。解決問題是不斷往前走,移除路障的過程,而非只是透過想,在腦中創造障礙的過程。

這就是我們常有的,對於擔心、煩惱、憂慮或是想東想西的想法,或許你過去也如此堅信不已,自己之所以煩惱那麼多,其實是因為自己熱愛煩惱。

------

by pinsoul +

(photo:  Loes Heerink's work)

人在這,卻心不在這;這種忽略如同被遺棄般的難受....

尋找能讓自己勇敢與堅強的友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