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裡,愛情不單單只是一個情與愛恨糾葛間的現象,史丹伯格把愛情分成三元素的比例呈現。愛情的三元素稱為,承諾、熱情與親密。但通常當兩個人相處充滿熱情與親密,承諾往往自然而生,承諾就像這兩大元素的自然衍生物。
但在關係中的承諾到底又是什麼東西,承諾似乎重情勝過種慾,所謂的承諾是彼此間如何建立一種安全基礎的方法,透過共同的解答方案,一起解決任何可能威脅彼此感情的來源,讓彼此的關係可以更穩固、持久、安全、信任。
所以親密的兩個人、彼此間的熱愛,是我們被兩者關係所吸引的本質,但承諾卻是關係得以保存的重要元素,當親密感開始慢慢消散時,承諾便顯得重要,因為彼此對關係的保證,我們不會因為熱度不在後而分東離西。
承諾常常包含分享事物、相互接納、一同擁有共同目標,而這些都是親密關係得以延續的重要事項。只要是兩者互動,到了某個階段,彼此就會衍生出某種目標,想要一同探索世界,分享生活,讓彼此擁有更多共通的知識,也彼此無條件地接納那些不同的背景,而這些都遠遠超過單純的情愛與親密需求。這或許就是許多人說的朋友關係吧!所以承諾是未來導向的,而不是享受於當下的。承諾讓彼此的連結透過未來的想像更有感覺,承諾也常常伴隨著個人成長,因為懂得從單純的慾望轉換成一些相互交換的生活型態並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這當然需要我們本性的成長。
但承諾的內在反面力量,是我們希望一個人隱藏的內心狀態,因為想要有隱私,所以我們會把關係某種程度是為自己生活的威脅,我們有想要跟別人親近,又怕靠得太近。而在拿捏之際,我們時常也失去判斷的準度,而這些對於自我隱藏的想法,或許跟過往的成長經驗與人際關係經驗有關,也跟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有關。
特別是內向的人,隱密自己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對於內向的人要展現自己分享自己是要比別人花更多心力的,而這種花更多心力的狀態也更不容易讓自己有能量去處理複雜的承諾關係,以及把如何維繫關係思考清楚。或許內向的人會常把自己的生活與隱私放在嘴邊,想要保有個人的空間;反之,外向的人或許會認為一個人是恐怖的,而想盡辦法保存關係是多重要的事情,而承諾或許是個讓彼此聯繫在一起的方法。
在一個人與兩個人之間的生活,我們時常掙扎,所以我們可以稱這樣的內心努力,是一種親密狀態的調節。確實我們的生活中,會花很多時間調節我們生活內的親密關係狀態,不論是對朋友或對伴侶,有時候我們需要距離、有時候我們又需要緊密的浪漫,取捨之間,我們總是在想多近是自己想要的、而多遠又是自己需要的。
你或許可以留意看看,我們對這件事情是搖擺不定的,或許無時無刻都在變;而我們又會總是在一種循環之中,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週期,而自己生活的樣貌與壓力也會影響這一切。而承諾確實是我們在關係中維持穩定親疏感的一種要件,也是我們避免親密關係走向不良的調節方法的方式。我們時常透過憤怒來製造距離、用責怪來退開別人、把別人的距離解釋成對自己的拒絕,而這些都是我們走向不良關係循環的現象。
或許你應該想想看承諾對你而言是指什麼,你如何辨別彼此需要的親疏狀態,如何尊重彼此、如何溝通彼此對於關係經營的方法,而承諾就往往奠基在這些事物的釐清上。而彼此可以肯定地為對方做些什麼、尊重對方的某些事情,為了維護關係而一起做點什麼,這或許就是承諾的核心。
------
by pinsou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