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在我們內心深處,是什麼東西驅使我們去成就一件事情、去創造、去探索、去發展出那些與眾不同的事物呢?許多人都想要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動機驅使我們個人往內心嚮往的成功邁進,而對於心理學家來說,情緒很關鍵,而人類情緒中的驕傲,榮譽感,是核心的動力。個人內心的榮譽感是我們之所以願意完成一件事情的根本,當我們想要成為一個創作者,想要完成偉大的事情、想要有所突破時、想要做一些能夠帶來變革的作為時,我們需要內心無限發展的榮譽感,一種內心由衷為自己的作為感到驕傲的情緒。
你或許以為那些厲害的角色,是因為他們的能力,是因為他們卓越的智能表現與決策,但到多數時候,這些都比不上內心擁有一種純淨可望獲無與倫比的理解某件該做的事情的這種心境。當你是一個充滿才能的人時,你或許會做對很多事情,但沒有內心的榮譽感,那種把事情做好而深感驕傲的內在力量時,我們或許會做對一兩件事情,但卻無法持續下去,或是無法在內心持續地在未知中去探索、去成就、去創造。
榮譽感不是跟我們自己說,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才會做眼前這些重要的事情。無關乎內容,我們努力工作,投入在一件事情中,是因為我們對如此做感到良好,我們期望這樣做,超過那些能具體描述的內容、理由與誘因。我們相信自己做這些事情,是因為我們是優秀且好的人,而我們做這些事情是好的。而榮譽感是最純粹的理由,讓我們相信著自己正在做一件好的事情。
越來越多心理學研究發現,榮耀感、感到驕傲是一件延續我們生命的重要事,也是我們適應生活的必要條件。我們渴望擁抱榮耀,激勵我們去跟別人一起完成事情,為社會貢獻些什麼,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像許多研究就發現榮譽心,讓學生在考試上的表現更好,也讓學生綻放出更傑出的表現。久而久之榮譽心變成一種習慣,對於那些能持之以恆,努力完成事情的人至關重要,而努力靠的不是天份,靠得其實是一種內心發展出來的情緒動能,一種榮譽的感受。
沒有榮譽感的人,往往會覺得自己在做事上,好像哪裡錯了,有一種經驗好像心不在焉,常常讓自己感覺選錯事情了,好像這不是我自己該做的。當你無法形塑榮譽感時,那種抽離的感覺會特別重,也因此事情也很難做得好。但或許很多人會說,事情有所不同,所以榮譽感也不是每件事情都能發生的,但事實上每件事情都能形塑榮譽感,因為這種狀態是我們把有建設性的目標與事情放在第一,把那些玩樂放在後面,好好去完成事情,以至於最終能夠達到內心的愉悅,用收穫來會取感動,而非用玩樂的刺激來獲取快樂。
榮譽感是一種延續的心態,讓我們能夠持續地專注在該做的目標,承諾自己要有始有終,承諾自己要對別人負責。所以如果你在尋找要如何努力追尋一件事情的方法,你要的不只是能力足夠,要得是你內心油然而生的榮譽感、驕傲與感動。榮譽感跟自我有關,你怎麼認識自我,你花多少時間在維護自己的自我上,你會發現榮譽感的內心,你才會把自己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情視為重要的,而你也才會在內心感到對事物的渴望,並且驅使自己努力往前去追尋。
------
by pinsoul +
(photo: Daniel Coves's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