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孩童時期與成年期間的發展階段,我們稱為青年期。這個時候或多或少都會面對一些生理上的改變,就像青春期時我們會些身體變化,但真正定義我們狀態的通常是心理上的變化,是我們如何成為個體走向成熟的變化。這類的改變通常不會是一系列的變化,或是完全有秩序的變化。有時候我們會在某些行為面向上往前又往後,一直到我們可以真正地用合理的方式說出轉變真的發生了,也就是我們最終真的長大了。下面是一些這類型的改變:
觀念的轉變
往成年期成長需要個體開始思考,與決定自己所要擁抱的價值觀為何,而不再是簡單地接受父母的價值觀,或是更糟地只是反叛的面對父母的價值觀。這指的是,舉例來說,類似我們要如何看待宗教,我們是不是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上教堂的問題,因為我們開始要決定自己到底是要遵循傳統或是試試看不同的事情,即便父母並不贊同。 同樣的,有關性的思考在這段成長的期間也會無可避免的改變,而我們每個人會改變多少都不太一樣。而我們對於金錢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錢是重要的還是不重要的,男人與女人該扮演什麼角色,在這段時間也會開始有所形塑,因為我們都會覺得到了成年時期這一切都應該最好不要再去改變了。像是對於政治的意見,跟許多其它的價值觀,之前我們可能類似於父母,但也不必然一直會一樣,家庭中常常可能會爭論這些內容。因此我們在這段時間,情緒上的發展也往往是一種開始與父母分離的過程。
與家庭的關係
年輕的男女花很多時間遠離家庭,特別在他們進入大學以後。在這個時候,有些人會開始思念家庭,但也有些人不太會,但無論如何這種狀態通常是很短暫的。而這時候我們面對最大的挑戰就是在不熟悉的環境中去跟陌生人交朋友,而這時需要我們去發展自己的社交技巧,我們需要有能力去在跟別人談話時感到舒適,或是在陌生人面前自然地發表想法,而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慢慢學會的。我們能夠在新的情境中感到舒適,是我們成熟的象徵,當然即便我們完全地成長,我們依然可能會在面臨新工作時感到不舒服,或是在完全新的環境之中感到不安,類似去當兵時。因此,能夠慢慢感到自我信任,是我們通過青年時期的成長過程。
性
在性上面的成長,指的是我們開始能在性有關的情境或話題中感到安心舒適。這樣的調適,有時候並非很自然地就會發生,過程中會充滿焦慮與疑惑。這不僅僅是我們要如何去表現自己的性向或是對性的想法,這也是我們要如何調適在不同的社會期待下,我們要如何展現相關的行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或是不同的年齡時,如何表現自己。我們開始要學習什麼樣才是適合的性行為,然後也能學會隨著自己變老這一切要如何改變。廣泛來說,很多事情在小時候可能很不恰當,但到了成年期一切都慢慢合理了,這樣的改變是逐步的改變,通常隨著時間慢慢地變化。
許多年輕朋友都在自己的性向上有所掙扎,苦惱地想著自己是被同性還是異性吸引,這類的議題當然也牽涉到我們很多有關倫理道德的考量。也是這段過程中我們常要面對的。
未來與工作
成長當然也包含決定自己該做什麼工作。不論是男人或女人都期望能夠工作,如果仔細考量我們某個程度也受到自己選擇什麼工作,能夠做什麼而被定義。有些專業可能會比其他的專業在社會位階上受到重視,也代表著很不一樣的生活風格。但我們很難在選擇任何職業道路之前,就設想好自己應該找什麼樣的婚姻伴侶,即便我們在這個當下是正在戀愛的,很多事情是我們很難在這時掌握的。這時候我們都可能渴望成功,但什麼是成功卻可能是會一直持續辯論的事情,我們需要花一段時間才能決定這件事情的定義。但顯然只是賺很多錢,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不夠的。
而對於工作來說,我們最關注的事情是,我們開始要與別人在這個年紀朝向人生不同的方向了,而這也等同我們內心其他的心理面向也是持續在改變成長。我們或許會思索許多不同於傳統智慧的事情,我們會想要轉換性向,我們也可能會轉換對於工作的態度,在我們接下來的人生改變會不斷發生,但我們能夠在未來改變的能力則是取決於我們在青年時期的成長。
所以,青年時期到底有多久呢?青年時期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持續很久,可能比我們設想地還長,在某些方面,對某些人,成長可能是會卡住的。有些年輕朋友可能一直都沒有在社交或是性上面真正的成熟。有些人可能一直都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而在接下來的生活中都無法滿足。然而,當青年們第一次面對這些挑戰時,想法的變化會持續發生,許多人認為青年時期從我們十幾歲開始,一直持續到我們二十幾歲的中途,但如果我們在更晚的人生中依然尚未在這些內容中成熟,顯然我們依然還沒走完自己的青年時期。
———————
pinsoul + 編譯
(photo: Takashi Yasui's work)
參考資料來源:Follow Dr. Neuman's blog at fredricneumanmd.com/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