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研究顯示,將近25%的員工不信任自己的老闆!”: 我們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絕對是一件重要的事!

American photographer Travis Jensen's work

American photographer Travis Jensen's work

在不景氣的年代,我們的工作確實有一種停滯的感覺,我們對於許多工作執行時的預算欠缺感到無力,工作的環境讓人缺乏安全感,使我們對於主管與僱主都缺乏信任。而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在工作上不斷碰到的處境,但這也在在的提醒到我們在職場上心理健康的氛圍其實遠本我們想的重要。

在美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重視員工的健康照顧,但這個趨勢在亞洲國家,特別是台灣依然被忽略的很厲害。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中,低薪水與高工時不僅帶給我們生活安排上的壓力,在個人資源的利用上也有限,導致我們多數的人在工作時心理上的匱乏與適應不良總是常常出現。而這樣的趨勢可能比公司僱主想像中的來得影響深遠,因為心理因素的影響,許多員工在執行工作上的效率、產能與價值都普遍因為內心的不滿與不安而不斷下降。如果公司行號在追求效率上特別重視的話,勢必也不能再忽略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態了!

美國心理學會的工作場域心理健康方案的領導者,David Ballard博士提到:“近幾年開始強調員工的健康福祉是重要正確的發展發向,但有關於心理相關的因素依然普遍被忽略”,“我們非常清楚,在組織文化上促進與支持,開放、誠實、透明與信任,是工作場域健康與有高效能表現的關鍵。” 。

但在美國心理學會的調查中卻發現,有一定程度的員工並不信任自己的僱主,雖然接近三分之二被別人僱用的人,覺得自己得組織基本上對自己是公平的,但剩下三分之一的員工,卻認為自己並無法總是認為自己的僱主是誠實的,是值得信任的,而四分之一的人甚至認為自己的僱主根本不值得信任。

信任的角色

Ballard博士認為這些資訊都在在的提醒我們的僱主或主管,缺乏信任是值得關注的議題,信任在我們的工作場合時常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信任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工作福祉與工作表現。

而另外一個我們需要更重視職場心理健康的理由在於,許多在工作的我們都需要了解到如何管理壓力。而在過去的調查中,許多覺得自己的工作壓力的來源,包含感覺到自己的薪水不足、無法期待有後續的薪水進展、以及不清楚自己對工作的期待、或是對於工作的環境缺乏安全感,工作的時間過長等等。 

壓力的角色

壓力不僅僅會破壞員工的精神狀態,員工也會一直處於被壓迫的狀態之中,讓自己的工作狀態變得不健全。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Leslie B. Hammer博士,進行了一些研究,發現我們對於家庭與工作間平衡的衝突,與我們對於工作安全狀態(健康或是表現之類的)有強烈的關係;壓力可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安全,因為我們會使用一些負面的因應方式來面對工作與生活,例如,我們可能會為了舒壓而養成喝酒的習慣,而這確實會讓我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而不僅僅是美國,台灣也開始有許多團體,期望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與福祉給普遍在工作的我們(職業安全法在今年的修正,就是重要的趨勢),在美國許多機構提供解決方案,例如透過課程來強化員工的決策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員工更擴展自己的知識與技巧,促進員工更能夠懂得如何在自己的生活與工作上達到一定的平衡,例如彈性地面對工作上的安排、了解到自己作為員工是如何透過自己的表現來提供給組織成功的機會的,而這些都是過去幾乎很少看見的服務模式。

而美國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參考的,Hammer教授提到,他們試著探索更多的方式,來幫助工作場域的改變,例如透過督導訓練,讓主管更懂得如何支持員工,與員工溝通,或是如何透過提供改變工作的模式,來讓員工更能夠掌控自己的工作,以至於減輕壓力,進而能提升工作上所帶來的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品質。

—————————————

所以作為員工的我們,或許在自己的內心,也可以開始更在乎自己在工作上的心理健康,因為我們都需要找到一種工作與生活上的平衡,我們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適得其所。當我們作為員工開始在意公司有沒有注視我們的心理健康,而公司也才會開始慢慢知道在工作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而這也是這個時代成就組織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為每個組織,都需要:保持競爭力,留住最好的人才,讓員工表現最好的才能,避免員工在健康上所造成的損失;所以一點點的工作心理學的重視,也會造成巨大的改變

—————————

by pinsoul +,  臨床心理師 麥志綱 編寫。

參考資料:http://www.futureofbusinessandtech.com/workplace-wellness/wake-up-call-psychological-health-matters

壓力很大嗎?! 想想一年後的你會是什麼狀態呢!:遙想未來可以減輕我們當下的壓力。

“其實我知道你在不爽,雖然有時你也不知自己在不爽什麼!”:如何面對那些隱隱約約,帶有敵意的行為態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