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如何讓我們變得更知足、內心更滿足呢?!

1. 滿不滿足,取決於事情的真實樣貌與我們希望事情呈現樣貌之間的差異,差異越小我們越滿足。

我們生活的核心事務就是去確保我們經驗到的世界,跟我們想要經驗到的某個程度是吻合的。讓事情如我們想要的發展,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從出生到死亡都不會停歇。這樣基本的概念小至一些短暫的事情,如喝杯自己想喝的咖啡,開車保持自己想要的速度;長遠的事情包含建立自己想要的家庭生活,創造又意義或有目的的活動等。

我們的生活中會有無數讓我們覺得重要的事情,而我們不斷比較事情是什麼樣子的,跟我們希望世界是什麼樣子的,然後持續期望這之間的差距縮小。這樣知覺/比較/行動的歷程是我們保持縮小差異的攻略。但有時候差距卻很大,甚至很長時間地不會縮小差異,這時候我們就會感到無法滿足,而我們要恢復滿足的過程就需要我們專注在如何讓巨大的落差找到方法縮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滿足,而滿足取決於我們如何建構與維持自己內心的對於期望的地標。我們想要追求什麼是我們是否滿足於世的標準。

2. 某一個人獲得滿足的方式,不代表另外一個人就適用。

當我們出生後,我們就開始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偏好、標準與價值觀。廣泛來說,我們都渴望某些特定的事情,如家或是食物、生理與情緒的溫暖。但更仔細來說,我們對於自己想要的或是覺得需要的偏好卻可能彼此差異很大。不同的人偏好不同的食物、不同量的食物,喜好不同的居住地,而每個人對於情緒親近的需求也都不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徵,型塑出自己內在喜好的形象與輪廓,讓我們每個人都獨特不已。

你是否坐在客廳跟家人一起看電視,但發現每個人想看的都不一樣,覺得應該調的電視聲音甚至都不同呢?你是否有在同一個房間,但大家對於冷氣應該開啟或關閉的養髮不同呢?即便是小寶寶在許多事情上的偏好都不同,如何餵他們,如何安撫他們都不太一樣。這樣的差異是很自然的,我們甚至應該要享受與欣賞這樣的差異。舉例來說,當小朋友在學校展現對於刺激不同的偏好時,這不代表有人異於常態,而是代表著如果我們可以把環境調整成他們所偏好的狀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好了。所以滿足是可以達成的,只要我們能夠理解個人的偏好與標準,當我們與之或與自己以這些特徵互動,給於彼此需要的,滿足就會發生。

3. 我們無法把某個人的標準就放在另外一個人的標準。

有時候我們好像知道該如何做,才會對別人好,但真實的狀況中,沒有人真正的能夠全然的知道對方內在是如何想的,我們又要如何在對的時機中以特定的行動來滿足對方的渴望。每個人在相互互動時,都可以獲得各式各樣的意見與建議,但只有對方才能夠告訴別人這樣特定的策略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或許會覺得很簡單,只要我們做出調整就可以去達到別人需要的,但有時候調整是不太可能的,滿足是一種個人才能夠完成與經驗到的事情,別人只能幫助我們,但最終,只有我們知道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觀點,所以當我們無法滿足時,我們需要時間、尋求自己的支持、鼓勵自己回頭看見自己所經歷的然後找到真正自己在意的是否已經達成。滿足的發生,在於我們能夠發現什麼樣的標準、目標與態度是適合彼此的。 

4. 我們所設定的目標,將很重要地關乎我們最終能夠達成的,是否能夠滿足。

所有我們內在的標準、偏好、與標記都內涵某種標準。我們希望維持的體溫是我們的某個目標,我們希望上班的時間也是一種目標,我們希望跟朋友相處也是一種目標,我們希望每週末去看爸媽也是一種目標。有些我們的目標是關乎其他人的,如果我們設定的目標跟別人有關,我們就必須考量別人也有自己的目標,而這些目標跟自己的內心想要的可能有落差,彼此間的問題就會浮現。而我們最常面臨無法滿足的狀態,就是當其他人無法完成我們對於他們的期待,我們可能會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乖乖的看書,我們對他有自己的期待,但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目標,他的排序可能跟我不同,他只關心自己是否可以完成屬於他的目標,而我的目標可能跟他根本不一樣。事實上,我們花很多時間幫助別人,做許多善事,想盡辦法去滿足別人的目標,但那些協助必須是別人真正的目標,真正想要的。所以幫助別人指得是幫助對方滿足他們想要的目標,而非自己的。而滿足在這裡,要更容易達成,必須我們先體認到自己的目標、而體認到自己的目標不要去干擾到別人,也能讓別人完成他們想要的目標。

5. 我們在不同目標間的衝突,是我們無法滿足的重要來源。

大多數無法滿足的狀態,都來自於我們內在目標的衝突。我們可能想要花時間當老闆,但我們可能又想要兼顧家庭關係,而這樣的時間分配產生的衝突,造成我們的壓力與緊張。有時候成功的職業生涯有可能同時會干擾自己的家庭關係,因為我們要完成許多工作上的要求,我們可能需要加班,而加班卻讓我們喪失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甚至對家人失去了誠信。當我們感到壓力,無法完成某件事情時,這就讓我們進入了無法相容一同完成的目標。有時候我們需要花時間去辨識出這樣的衝突,什麼是重要的元素,然後常續去化解我們的衝突,回覆我們內心的滿足。所以解決內在的衝突是我們們最終通往滿足的關鍵。

--------

pinsoul + 編譯

(photo:  Leif Podhajsky's work)

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in-control/201502/5-facts-can-help-you-be-more-content?collection=1082365

讓我們心情不好的臉書?!:社群網站資訊下,我們內心的羞愧與妒忌........

在戀愛中,你會怎麼樣的改變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