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在戀愛中,你會怎麼樣的改變呢?

我們常常假設自己夠愛某一個人,即便我們知道他的缺點,我們還是願意跟他一起。因為愛的本質與別人的客觀特徵沒有關係,而是跟我們的主觀態度有關,我們感覺愛上了就是愛上了。也因為如此,我們不太會想要改變自己另一半的外在特徵,而都是態度需要改變而已。有時候這樣的想法也許是對得,但故事似乎比這樣形容來的複雜。

有關愛的主觀故事

“我們陷入愛之中,不在於我們找到了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習如何從一個人的不完美之中看見完美”

浪漫愛情的主觀故事常常牽涉到兩個假設:

(a) 愛本質上奠基於彼此愛人的態度;與 (b) 愛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意志改變自己對愛的態度。

結合這兩個假設,讓我們有好的理由認為,改變自己,而非改變自己所愛的人,才是我們在愛情中核心的課題。

然而,兩個假設其實有一些問題: (a) 愛,基本上其實是關乎兩著間的連結,而不僅僅是個別的主觀感受; (b) 即便我們可以調整自己愛的態度,我們也無法命令自己馬上陷入愛之中。這兩個挑戰也讓我們知道,我們永遠都不應該想要徹底改變我們的另一半。

我想要知道愛到底是什麼

一個比較通俗的觀點認為我們對於愛的主觀故事,認為愛就像其它的情緒一樣,是我們內心常見的態度,好像是一種主觀的感覺。而更近期的想法認為,愛其實更多是牽涉到兩者之間連結的狀態,不僅僅是我們主觀上的感受而已。

兩種觀點都是愛的主要特徵,排除任何一方都不太正確。浪漫的愛情,跟我們個體的態度有關(主觀上的),但也與我們彼此間連結的狀態有關(客觀上的)。而比較合理的結合是,我們的愛本質上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態度,但現實中,別人可以看見的是兩者之間連結的狀態如何。(就是我們兩者之間如何互動的、如何交流的)。

而在浪漫愛情中,雙方連結狀態的角色在於:我們要發展一段浪漫的關係,取決於彼此之間某種程度的相容性,兩者之間的共鳴程度。浪漫的愛情不同於一般我們與別人的連結,而是一種兩者之間更獨特的關係。這就如同”我不想只是當個每個人都可接受的人,而是可以當對某個人特別重要的人“。如果是這樣,我們期望自己的愛人可以做出一些改變,也就是為了讓彼此的連結可以有更不一樣的感覺。

另外一個有關於主觀愛情故事的問題是,我們真的可以透過意志改變自己對愛的態度嗎?基本上我們確實有某種程度的自由可以形塑自己對於愛的態度,但有時候也有極限。當浪漫的愛奠基於我們對於另一半一些特徵的評價時,那些好的特徵確實可以增加我們對於另一半的愛。然而,另一半如果不是什麼帥哥,而只是比較溫和時,懂得考量另一半的良善或許才能有助於我們增加對對方的愛意。雖然這聽起來好像是一種調整自己的策略,但這些策略都有其極限,無法都無法完全地忽略對方真實的缺陷。所以我們想要改變另一半,絕對會面臨許多限制。

外部的改變與內化的發展

我們無法、也不應該有,想要自己愛的人或是自己,什麼都可以改變的想法。而要讓另一半合宜的改變,必須區分所謂外在的改變與內化的發展。

改變是”變得不一樣,但本質上並沒有失去自己的特徵或本質“;而發展,則是另一種獨特的改變,牽涉”我們透過延伸自己、擴大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的改變歷程“。在浪漫關係中,所謂外部的改變是我們希望對方能夠增加更多性吸引力,讓我們覺得更有新意;而當改變是基於有意義的發展時,則是會帶來更深入的相互理解,讓浪漫關係更深入。如果我們投入彼此改變的嘗試時,有時候也會強化我們對彼此的渴望。

而深入的愛則是有一種可以孕育發展與成長的潛力,可以為彼此帶出更好的一面。當彼此可以達到深入長期的共鳴時,也會互相強化彼此投入愛的可能。研究發現,當親近的伴侶看你或是與你互動的方式,與你理想中的自我相同時,你也會往那理想中的自我邁進。(也就是當你的另一半看你看得越理想,你也會越容易往理想邁進)。這就是所謂的米開郎基羅效應(Michelangelo phenomenon)。當我們釋放出對對方理想的渴望時,而我們的另一半也會盡可能到站在那個理想中自我的光芒下。當我們協助另一半更靠近自己的理想自我時,也讓我們的另一半更往好的一面邁進。而這樣的改變才是我們期望另一半擁有的。

什麼是自己的愛人,合適的改變呢?

我們可以總結,我們希望另一半的改變,或是我們希望自己的改變,都是希望透過增加彼此間的連結,為對方帶出更好的一面。這樣的關係,是個人成長與圓滿的,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當我跟他在一起時,那是最棒的我”。

發展的歷程是兩個人共同的課業,改變往往是相互的。舉例來說,當無心的女人與他敏感的丈夫在一起時,她的丈夫可能希望這個女人某個程度可以改變,希望他更能夠注意到自己的需求,更能夠注意到彼此的關係。但女方則是希望另一半可以看事情輕鬆一點,不要什麼行為的細節都覺得很重要,希望他可以更能容忍自己的錯誤。相同的,如果雙方都可以考量彼此的想法,改變就會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所以,如果你很喜歡古典樂,試著讓另一半開始願意欣賞古典樂,就能夠增加彼此在一起的品質了。

我們對於對方可否改變的期待應該著重在如何增加彼此的連結,而非只是想要創造出一個新的伴侶。這是一個長達一生的課題,許多狀況我們都應該在關係開始時就留意在心中。

總結

如果我們不想要改變,我們就不會成長,如果我們不會成長,我們就無法真正的活著。

有時候任何一方爭執對方應該改變的點都可能是正確的:有些改變是雙方都渴望的,而有些改變則是雙方都該避免的。當我們想要追求另一半的改變時,我們都應該嘗試著去發展讓關係走向更有意義的互動。我們不應該去想要改變對方的特徵,他們所擁有的特質,因為這樣是會讓他們失去自己的自我認同的。我們希望對方改變的內涵,應該不是指責對方做錯了某些事情,而是希望對方一同成長,相互更大程度的相容性。我們發展歷程的成功,很大的部分取決於我們是否可以體認到這樣的歷程需要持續的調適必此互動的方式,而非真正的改變個人的特質。

--------

pinsoul + 編譯

(photo:  Shinlart's work)

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in-the-name-love/201511/why-try-change-me-now

如何讓我們變得更知足、內心更滿足呢?!

一起克服我們的網路訊息過勞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