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對自己要實在⎦!:真誠一致與幫助別人讓我們心理更幸福。

Dean Bradshaw's work

你有聽過美國的AA嗎?就是自助的匿名戒酒團體,而AA的核心精神,是希望透過12個步驟的戒癮復原方案達到個人的真誠(authenticity)。在方案的過程之中,至少有兩大階段都強調,在道德上對誠實的投入、以及所謂的AA”獎章” - 就是用來紀念個人持續清醒的時間所贈與的紀念章,而上面寫著 “對自己要實在”的幾個字,來提醒自己。

回溯到1930年代,AA被提出來,而創造方案的人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哲學家,但這個早期的方案卻帶給後來的科學界俱有影響力的見解,而後續的日子也逐一證明這個方案的有效性。回頭來看,到底一個人的真誠和道德,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這似乎對很多人來說都沒有那麼容易去想像。有些哲學家常常談到對於真誠的渴望—(也就是我們的行為可以持續地與自己的價值觀和自我相符) — 與個人健康福祉之間的關係。但也有很多人認為是相反的,他們總認為學習懂得隱藏自己的想法可能反而更有助於我們調適自己,爭取成功的人生(相信這樣的想法對很多人也不陌生)。

有一群心理學家想要透過實徵研究來解決這樣的議題。Francesca Gino, Maryam Kouchaki 和Adam Galinsky等研究者,個別來自哈佛商學院、哥倫比亞、以及西北大學,長期關注對自己真誠(誠實面對自己)所帶來的心理後果是什麼。真誠指得是我們的所作所為都真實地反映自己的想法、欲望與需求,而是一種心口行為一致的狀態。而這個我們對自己在行為上的責任是我們控制調節自己的根源,當我們違背這樣的責任時,我們也會感到一種不真實,自己不真誠的感覺,而這樣的狀態將影響我們自我的道德感,使我們在情緒上調節失序。簡短的說,做一個不真誠的人(對人或對自己不法誠實以對)將使我們自己在道德上與心理上都感到困苦不安,會造就一種不舒服的內在氣氛。

這樣的想法,科學家甚至進行了一系列的時間去證實它。在這些發表在心理學科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中,研究者詢問參與的人去回溯並且寫下過去自己感到真誠或是不真誠的時刻,藉以觸發個人的真誠或不真誠的心理狀態;科學家則後續比較兩組人在道德相關的一些測量上的差異,結果發現,當個人回憶自己不真誠的時刻後,他們接下來會感覺到更多的不純潔的感受,並且感到較缺乏道德感。而他們也會因此會有更強的衝動去做身體的清理。(過去研究證實,我們會用清潔自己(例如,洗手)來消除自己不純潔的感覺)

所以當我們對自己或別人不誠實時,會觸發自己一種不真不純潔的感覺,以及後續想要清潔自己的欲望,而清潔自己的欲望不僅僅是真的清潔自己而已,更會強化我們想要轉身去幫助別人的欲望(包含更想要去捐錢給別人),作為一種用來補償自己不道德感受的方法。相較於其他的負面的經驗,則不會觸發這些感受與行為,而只有自己不真誠的感覺,很清楚地感受到道德上的不純潔時,才會讓我們更想要去幫助或服務別人。

回頭來看,幫助別人也是上述AA的核心原則之一,“服務”兩個字甚至會印在相關的紀念物品上。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真誠與服務,常常被放在一起討論,因為兩者都是可以增加我們情感上的福祉的重要因素,也是讓我們從成癮中回復的必要條件。(真誠讓我們減少內心的不安,而服務別人讓我們內心更為踏實,主動去消除我們因不真誠所帶來的不安。)

—————

pinsoul + 編譯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wray-herbert/to-thine-own-self-the-psy_b_6533584.html

 

跟那些不在乎,高姿態的人相處,總是讓人抓狂!:用8個方法來讓自己保持平靜,跟難搞的人對上話。

給那些想要化解與家人、朋友、同事之間不滿/爭執的人:17個讓我們可以度過生活中任何形態衝突的準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