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我很不爽⎦是你最近的⎡及時動態⎦嗎?:9個我們該放下憤恨的最佳理由@@

Margaret Durow photographer's work

Margaret Durow photographer's work

人類有時候是非常會自我保護的物種,當我們被錯誤對待的時候,我們希望全世界都知道;我們希望該負責的一方為他們的疏失付出代價:我們希望別人因自己造成傷害的行為而得到報應。可是這樣會不好嗎?

簡單來說,答案是:沒錯這樣很不好!

每個人緊抓住自己怨恨的事物,想必都有自己的理由:你可能非常的不爽,那些做錯事的人應該要感受到你的怒火,你就是這樣個性的人,這就是你。但那些人,或那些人的行為,真的值得我們犧牲或危害自己的健康嗎?

甘地曾經說過:⎡寬恕是一種堅強的特質⎦,我們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氣往前走,從那些因為別人而讓自己痛苦的經驗中離開。但如果你可以放下自己的憤怒與生氣,你將讓自己在很多面向變得更好。下面是10個理由,為什麼我們應該寬恕放下,而非緊緊抓住自己內心的怨恨。

1.總是很生氣會傷害你的心臟。

一直處於生氣的情緒,會對我們的生理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美國心臟協會所發表的研究,認為高層度的生氣可能會增加個人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特別是年長的男性更是如此。而壓抑這些心情也會增加我們血壓。

2.展現暴怒,會帶給小孩不好的印象。

小朋友會依據自己的環境形塑自己的行為,特別容易學會敵意與生氣這種狀態。根據認知發展期刊所發表的研究,小寶寶不僅僅會感受到生氣的情緒,他們也會依據這種情緒調整自己的行為。就算是很小的小孩,對這種情緒也有很長的記憶:研究者發現小嬰兒可以依據先前的經驗,分辨出誰比較容易生氣。

3.即便是很短暫的生氣也可能帶來健康上的影響。

總是帶著生氣,可能威脅我們自己的健康狀態,即便是偶而爆發一次,都可能產生這樣的效果。根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在生氣發生後的兩小時,會比一般人高出五倍的風險發生心臟病,三倍的風險發生中風。

4.生氣會阻礙自己的心理健康。

讓人惱怒的情境,會在我們的內心產生深遠的影響,導致我們進入反覆無法脫離的思考中,然後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生氣是會加劇我們的焦慮與壓力,心理學家Laura L. Hayes博士,認為我們如果總是帶有敵意的情緒,將會產生變成我們生活中真正的危險。

⎡生氣會引導我們準備在隨時起身戰鬥的狀態,在古時候這樣的狀態有利我們生存,但在今天的複雜科技世界中,這樣的狀態帶給我們的妨礙勝過幫助。⎦,她繼續寫到:⎡只要你越是生氣,你也越難清楚地思考,因此讓你更無法與別人溝通協商、吸收新的觀點、或是有效地去處理環境中的任何威脅挑釁。⎦

5.生氣也會讓我們產生第二型的糖尿病。

根據最新美國國家健康學院發表的資料,生氣可能潛在地使我們做一些危害健康的行為,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雖然個人脾氣與糖尿病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研究依然發現,高程度的生氣,可能會讓我們比一般人高出34%的風險發展出糖尿病。研究者發現長期慢性的生氣,會讓我們更想抽煙或是攝取高卡路里的食物,而這兩種行為都導致我們產生第二型得的糖尿病。

6.持續地憤恨會造成個人的壓力

當我們真實的生活處在讓人難熬的情境中,已經夠讓我們挫折了,但如果我們又一直無法收下這些情境中的內容,那更會帶給我們進一步的傷害。憎恨與憤怒會導致我們高度的壓力,增加我們的心跳節律。而能夠逆轉這種狀況的方式,就是寬恕原諒。研究發現當我們能寬恕別人時,有時甚至是自己,會創造出比較低的生理壓力反應。

7.放下我們心中的怨恨,將振奮我們自己。

有時候減少我們自己的生氣,甚至會讓我們身體變輕。發表在社會心理學與人格科學期刊的研究,研究者發現160的大學生,當他們回憶自己過去發生的衝突,然後接續在要他們參加一項跳躍運動;那些在想法上練習寬恕原諒的人,在跳躍運動中盡然跳的比較高,研究者認為怨恨帶給我們負擔顯然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更可能是身體上的。

8.放下讓我們也能睡的比較好。

有誰不想要好好的睡一覺呢?與其躺在那裡翻來覆去,想那些讓你不愉快難受的事情,還不如試試看簡單的練習一下寬恕。在2005年的研究中發現,當我們能放下憤怒時,睡眠品質可以說是最明顯的進步。

9.寬恕原諒將強化我們的社會連結

你的人際關係也可能因為你釋放了自己的怨恨而有所受益(與自己愛的人好好相處是美好生活的關鍵)。有時候寬恕會來自於別人的請求,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能保有一定程度的謙遜。這種謙遜不過分的態度將使你跟別人的關係更加強化。研究同樣顯現,在關係中的寬恕可以幫助雙方,重新聚焦在彼此共有的目標,然後增加彼此連結間的品質。

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放開手(let it go!)的理由

By Lindsay Holmes

————————————

pinsoul + 編譯

參考資料來源>>>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5/01/15/letting-go-of-anger_n_6438072.html

適應生活中的轉變,永遠都比自己想像中的難的多:在生活中⎡啟動⎦的困難與掙扎旅程。

能夠去思索考量任何的想法,是我們最基本的世俗價值!:擁抱日常生活中的思考自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