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給父母總是⎡有些刻薄、喜歡控制、捉摸不定⎦的小孩,如何面對的小小生存指南。

from http://www.fubiz.net/wp-content/uploads/2014/11/explosions-11.jpg

from http://www.fubiz.net/wp-content/uploads/2014/11/explosions-11.jpg

認同感的價值:

認同感是一種寶貴的事情(認為自己歸屬於某種團體、概念或價值)。當我們開始有自我意識時,認同就開始發展,而隨著時間增加讓我們立定出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我們對於什麼是對的,而什麼又是錯的信念,而我們也有依循這個信念有了不論會產生什麼後果,都能自己維護立場的能力。

好的父母會幫助我們促成上述的事情,讓我們追求人性最寶貴的一面。擁抱強烈的認同可以讓我們有權力要求自己想要的,也可以和善仁慈的給予、對覺得不對的事情可以直接說“不”,因為我們相信這樣是對的。

但,如果照顧你的父母是曾經真正地受過傷呢?他們重來沒有穩固的認同感,更沒有讓人看清楚的價值觀,這時該怎麼辦呢? 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邊緣型的父母,她是會如何表現的,妳又要如何做才能過得比較好。

要如何與邊緣型的父母一起生活:

一個人如果有邊緣型人格疾患(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下面簡稱:IBPD) ),會常常覺得自己的自我受到威脅,威脅他們的是那些與她長期存在關係的人。特別是自己的小孩、當然自己的另一半也可能會讓他們有這樣的感覺。

要持續地與 IBPD的人生活相處,我們需要了解這樣的人的行為模式與特徵,也需要發展出一些工具來幫助自己保護自我,讓自己依然能夠對對方仁慈、提供支持、諒解、甚至是愛對方。有一些與之相處會發展出來特別嚴苛的互動模式,我們都必須留意,下面會試著討論一些可以對應的策略來保護自己的自我暴露在這種氛圍下。

有些人會認為 IBPD是一種醫療情況,我們應該避免自己受到這種狀況的影響;當然這是沒錯的,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很難避免對方對我們的家庭與朋友造成影響。

許多心理疾病都會對家庭成員產生損害性的後果。例如酒癮、反社會人格、失智症等等,要想辦法與之相處應對,不必然我們就是只怪罪對方的疾病,而事實上我們是需要適度地保護自己的自我。(這裡的自我指的是: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想要的,對自己的評價等等,例如:我們有時不需要因為對方一直怪罪我們,我們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很糟的人,這些怪罪又時候是不符合現實,過於嚴苛的)

如果我們允許一個自閉症的小孩持續傷害自己的照顧者,是無法真正地幫助到這個小孩。允許 IBPD去破壞別人的自我感覺,對 IBPD的人自己也沒有好處。

下面是三個嚴苛的陷阱我們可以會面對,但也想要逃避的:

嚴苛的事實(事情就必須像他們想的一樣):

 IBPD的事實就是,他們有時候可能與事實脫節,而是會依據自己的知覺與動機去編造出支持自己的故事。客觀的標準有時候在這樣的氛圍下不存在也不被承認。而當然這樣也會導致一種結果,就是標準的不一致,或是相互矛盾。(就是這樣的人常常順著自己的心情與感覺來給外在世界標準,因為每天心情都可能有所不同,所有每天的標準也都不一樣)

  •     IBPD ⎡為什麼妳總是處處防著我?⎦
  •     小孩  ⎡因為妳曾經傷害過我,我不想再被妳傷害了⎦
  •     IBPD ⎡我傷害妳!!(驚訝)我根本不記得有這樣,什麼時候?⎦
  •     小孩 ⎡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妳曾經用皮帶打過我⎦
  •     IBPD ⎡我才不記得這件事情,一定是妳編的、妳這混蛋,怎麼不去吃屎啊!⎦

(他們不喜歡承認自己的犯錯)

記憶常常會被  IBPD 重新改寫,來編造成可以打擊別人的證據。常常會呈現出一個完整、扭曲或反轉的被害者角色(告訴妳她才是受害者)。 IBPD 會指控別人如何不善地對待她、然後用這些不實的想法,來為自己無法好好對待別人而辯護。

 

  •     IBPD ⎡我發現一個很不錯的度假溫泉酒店,要不我們過年的時候都去那裡玩?⎦
  •     小孩 ⎡媽,我已經計劃好今年要跟別人出去玩了。⎦
  •     IBPD ⎡那我可以跟你們去嗎?⎦
  •     小孩⎡我實在覺得這樣不太好吧!⎦
  •     IBPD ⎡但妳是不是說過要常陪我出去的⎦
  •     小孩 ⎡我是說,或許我有時候可以多陪妳出去。⎦ 
  •     IBPD ⎡我不是這樣記得的。我知道妳根本不想跟我相處,我不會再問妳了!⎦

(他們喜歡強迫你接受他們的要求)

這些嚴苛的事實就是,對方都會利用別人的弱點來操弄關係,達到自己自私的目的。在上述的IBPD對話中,IBPD希望有個假期,跟小孩出去,但他們卻喜歡把自己營造成不跟他們出去,自己就像一個受害者,好像受到了很多傷害一樣。

而嚴苛的事實,是無法被挑戰或辯論的。即便你有很好的理由或證據,也無法改變IBPD想要成為受害者的心態,而身為IBPD的小孩就像是不值得被愛,好像活該受情感虐待的小孩一樣。

  •     小孩 ⎡妳很奇怪,我們之前就用電腦討論過其他的時間、地點。⎦
  •     IBPD ⎡我才不記得這種事情⎦
  •     小孩⎡我有我們之前收尋的電腦記錄⎦
  •     IBPD ⎡拿出來,我看!⎦
  •     小孩  拿出來給她看
  •     IBPD ⎡我知道啦!妳不想跟我出去,跟家人一起過節,沒關係算了,妳很明顯就是這樣想的!⎦

有很多技巧可以面對這種嚴苛的事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發制人,早點提出妳想要的請求,今天提出任何建議時都必須小心一點,因為對方常常會重新修改自己的要求,然後把這種修改當成理所當然。多利用網路,或許寫email或短訊,讓對方可以回傳妳訊息,讓一些客觀的事情可以留下證據。當然妳也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對方可能會回妳⎡我知道妳就是這樣處理事情的,妳就是這樣看待事情的⎦這些責難的話。

嚴苛的考驗(事情就應該以他們為中心與優先):

野蠻殘酷的考驗牽涉到對方常會希望獲得心中完美期待的證明。而這些完美的期待也成為我們容易失敗或被拒絕的基礎。

  •     IBPD ⎡我要怎樣,緊急的時候才能找到妳⎦

  •     小孩⎡打給我⎦
  •     IBPD ⎡如果妳沒接的話呢?⎦
  •     小孩  ⎡妳可以留訊息啊!⎦
  •     IBPD ⎡如果很緊急的話呢?⎦
  •     Child ⎡那妳先打119⎦
  •     IBPD ⎡我需要不論任何時刻都能找到妳⎦
  •     Child ⎡我儘量,好不好⎦
  •     IBPD ⎡妳生活中到底還有什麼事情比我們還重要的?⎦

 IBPD 會設定一個情境,然後她會判斷妳怎麼把她排在什麼樣的先後順序的。他們會尋求會用你會不會打電話給她或接電話來當成證明,然後容易用受害者的姿態來面對妳,然後只用一種標準來判斷妳是不是正確的,就是妳找不找的到。

 IBPD同時也是嚴苛的審判者,當每個情境都有不同詮釋的方式時。 IBPD 會挑了一個可以極大化自己受害者角色的角度來詮釋事情。

  •     IBPD ⎡我昨天打給妳,妳今天才回電。為什麼昨天不就打給我?⎦
  •     小孩  ⎡我沒聽到手機聲音啊!⎦
  •     IBPD ⎡那妳在幹嘛!⎦
  •     小孩  ⎡我睡著了⎦
  •     IBPD ⎡難道妳房子裡的人,沒有人昨晚上聽到妳的鈴聲⎦
  •     Child ⎡我也不曉得,之前好像也沒有發生過。⎦
  •     IBPD ⎡噢!所以是我打給妳的時候才會發生就對了⎦

如果妳想要挑戰 IBPD,告訴他們你隨時都找的到,他們就會進入嚴苛的考驗: IBPD就會嘗試在妳無法預期的時候打給妳,選妳剛好無法接到電話的時候。如果妳剛好接到電話了,他們也會預期這樣的標準要永遠保持下去。其他時間也會進行無止境的考驗,然後最終妳會在某一次嘗試中失敗了,而妳也會成為辜負她的人。殘酷的考驗是不會被原諒的,就算妳通過無數的考驗,只要一旦失敗就會被怪罪下去。

我們要與這種殘酷的考驗生活下去,我們就需要先強調,如果有一個人隨時都可以被找到,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我們必須很清楚地認知到這是不可能的。妳需要先保護自己的自我,妳需要了解自己無法滿足這些無理的要求,不代表妳就是很糟的人。

殘酷的時鐘(不穩定的時間觀,以他們覺得的時機為準):

IBPD有自己內心特別的時鐘,而這也會用來決定彼此關係的品質。他們常常想要聯繫某些人或期待某些人來聯繫自己,而這些時間表都是被設定好的。而他們內在的時鐘才能決定你的回應是否及時或是沒有。只要妳回應的時機過了,她們就會認為妳是一個不在乎對方的人,而這是最糟的事情,意思是妳是一個不夠好的人,一個失敗者、垃圾。沒有人知道到底什麼時機點是對的,妳的回電如果超過了時間,也是沒什麼用處的。

  •     IBPD ⎡為什麼沒回我電!⎦
  •     小孩  ⎡我等下就要回了啊!⎦
  •     IBPD ⎡什麼時候?⎦
  •     Child ⎡這幾個小時內一定會回妳⎦
  •     IBPD ⎡妳真的很糟糕,真希望沒有妳這種小孩⎦

嚴苛的時鐘是一種嚴苛考驗的變形,也是 IBPD 為別人所設定的無法達成的期待。當別人無法達到這種無理的期待時,他們就會把別人當成是對自己情感上的虐待, IBPD 也會把這些點當成自己是受害者的證據,就因為他們沒得到自己想要的。

要擺脫這種嚴苛的時鐘,我們就必須告知對方,如果有人隨時都可以接電話有所回應,那是一件多有安全感的事情,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有限。對對方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比她還重要,所以我們很難完全迎合他們,或許我們必須傳達出:還有很多事情比能接到對方的電話來得重要。

我們必須保護自己的自我,需要體認到這些預期都是不合理的,如果我們無法滿足這種無理的預期時,我們也不需要過分責難自己。

擺脫這些嚴苛的對待:

如果妳花了很多年想要擺脫IBPD 的對待,然後決定遠離這種無止境的循環,妳或許觸發對方的暴怒。妳忍受這種情感虐待與掌控的時間越長,當妳要遠離時遭受的怒火就越大。當然我們無法完全地緩和這種回應,但妳必須清楚地表達,表現出暴怒只會增加彼此間的分離,越符合社會期待的回應越會獲得正向的結果,也會得到妳逐漸地接納。

  •     IBPD ⎡我要妳馬上回來,我的衣櫃裡有一隻老鼠!⎦
  •     小孩  ⎡我在工作,我下班前沒辦法離開⎦
  •     IBPD ⎡我現在就需要妳!⎦
  •     Child ⎡妳可以等到我下班,或是現在就打電話給處理這些事情的人⎦
  •     IBPD ⎡妳真的很沒用,怎麼不去吃屎!⎦
  •     Child ⎡這是妳的選擇,羞辱我只會減少妳可以選擇處理的選項⎦

用電話騷擾妳時,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設定彼此的界限。

有兩個警告,如果使用這種取向,第一個是別恐嚇對方,別用自己做不到的方式來威脅對方。第二個警告是,如果你提出了威脅,妳就必須貫徹,要不然妳就會被當成隨便講講的人,很快的對方會更不尊重妳,嘴巴上講的任何原則與條件。

結論:

擁有邊緣型的父母,是一件很困苦,帶來生活很多挑戰的事情。小孩子一般自然的反應(成年人也是),就是去逃避、挑戰對方、或是默不吭聲。如果妳要持續與邊緣型的父母相處,妳必須具備這三種應對的要點策略,避免自己陷入憤怒、愧疚之中。

為了可以生存,妳必須了解妳自己所面對的嚴苛處境是什麼。知道有什麼樣的挑戰會出現,主動設定自己的極限,然後當自己感到安全時也能夠去愛別人。當然所有說的都比做的容易,我們必須長時間地去克服這些難題。

By Daniel S. Lobel, Ph.D.

—————————

pinsoul + 編譯

資料來源>>>http://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the-intelligent-divorce/201411/the-borderline-parent-survival-guide    

有時候發現自己(或別人)原來已經漸入佳境,比想像中還要難!:七個徵兆,其實我們的情感已經慢慢在自我療癒了。

寫下自己的故事:4個步驟處理自己的焦慮、困難或是頭痛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