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出來玩無法High』與『在一起還孤單』的痛苦...

『出來玩無法High』與『在一起還孤單』的痛苦...

如果你要說每次跟朋友出去總是盡興而歸,那可能有點虛假,因為我們總是有點心不在焉,在某些時刻,跟朋友在一起總好像在想其他的事情,也搭不上話,也不想搭話,就算在一起嘻嘻哈哈,內心還是有一種陌生,參與不了的感覺。『在一起還孤單』會不會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煩惱呢?為什麼我們總是出了門還不想投入,在一起還嫌疏離呢?

或許剛開始我們會檢討是不是自己的朋友跟理想中有些落差,這種想法雖然有點壞,但卻很真實,我們時常對於自己的同伴有一種理想化的想像,但這就如同緣份一樣,很多事情是隨機的,而友誼有時候也是隨機的,或許你沒辦法完全決定自己的朋友是誰,但你還是可以選擇要不要相處,但這種內心想的很理想,但相處上有覺得還好的差異,常常是讓我們有一種雖然在一起,但好像又有一點不甘願的感覺,想要融入但又捨不得的困境。

雖說這個困擾好似自身內心創造的困擾,但這個『在一起還孤單』現象實在是太過於普遍了。為什麼我們不會跟朋友在一起了,或更白一點的說跟人在一起了,有人陪伴了,就不會感到孤單了呢?我們會不會自己把陪伴的標準拉太高,已經超乎於太多只是單純陪伴而已,所以就因此感到孤單,這種孤單不是身體或外在現實上的孤單,而是內心認同與歸屬的孤單呢?近期韓國的心理學家們對於這個困擾大家的狀態進行了研究,他們嘗試去討論感到孤單,與個人社交網絡的大小之間的關係。當然很自然地發現,自己朋友的多寡跟是否感到孤單只有輕微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這並非必然的相互決定因素,我們不一定會因為朋友很多而不會感到孤單,而我們也不一定因為常常孤單而就代表朋友很少。事實上研究所展現的結果是,有時候朋友越多認識人越多,反而更容易感受到孤單的感覺。

孤單在心裡中其實是一種情緒,但這個情緒帶有一些背景訊息,跟驅使我們行為方向的功能。當我們感到孤單我們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會在內心告訴自己可能缺乏真正自己想要的社交生活,那種內心因為孤單而延伸的不適感,會驅使我們去尋找更多新的認識朋友的機會。但現今社會的氣氛,雖然認識到朋友的機會越來越容易,社交頻率有時候甚至超乎我們想像,但我們不一定能因此獲得有意義的接觸與認識,你一定會有認識朋友很容易,但深交的沒幾個的感嘆,也因為我們知道得越來越多,渴望也就越來越多,我們不再只是想要認識人或是有人陪,我們更想要有一個懂我的人陪,或是能與我一同創造某種意義的人陪。

或許再早個十來年,大家普遍還是羨慕那些擁有大量朋友的人,但隨著我們的孤單感受越來越強,再多的朋友也無法解決我們對於富有意義的關係的渴望,我們開始寧願擁抱幾個摯友,也不想要一群玩伴。

你想要什麼摯友,讓自己不再孤單

至於什麼是摯友,什麼又是有意義的關係,才會讓我們不再孤單呢?上面提到的研究者是這樣發現的,相互的自我揭露依然是一個很本質上的決定因素,唯有真誠自我狀態的交換,我們才會覺得自己花這個時間在朋友上是有意義的。如果我們在互動的機會中,都能嘗試去揭露某些關乎自己的訊息,當我們離開這段接觸後,我們也才會有一種自己的需求被滿足的感覺,這種需求滿足也讓孤單感覺下降。一段有意義的社交關係,有時候很簡單,對於能否讓自己不孤單來說,只要每次互動我們有機會多認識彼此一點那就足夠了,而我對面這個人也讓我多知道了一些別人還不知道的事情,讓我自己不僅感到重要,也覺得自己不是孤單一人在世上不被別人重視。

好像事情就是聽起來這麼單純,有意義的互動起緣於一種相互理解的嘗試,而理解不是強求的,而是透過不斷的交互自我揭露而去交換達成。所以如果你朋友很多,但大家都只是認識彼此一點點的生活,孤單很自然就會由心中而生。反過來,就算你只有一個朋友,但你可以重頭到腳地講出他的近況,而且對方也贊同,那你也不太容易覺得孤單。

但你或許會說,要跟別人分享你說的容易,但我有時候要講都很難,原因在於很多人都在人生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機會鍛鍊自己的社交技巧,他們可能無法創造話題,也比較能跟上別人的話題,因為太過於強調自主性,太過於專注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所以即便參與了社交活動,還是某種程度沈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找不到人分享也會孤單,不知道如何跟人分享也會孤單,這就是我們的困境。有時候我們把社交活動看得過於嚴肅,當成一種作業要做,這時候我們會盡可能地保持低調,用一種很冷的狀態去減少別人對自己的覺察,要不別人就覺得自己冷漠,要不別人就覺得自己緊張到不知道如何互動。另外一種人則是什麼都想要講,總是噴出很多負面的想法與抱怨,雖然講了很多自己的事情,但也因為沒有了解到對方的狀態,讓這場互動變得很自戀,很沒有感覺,也很孤單。

不管是哪一種極端,自顧自的講,跟冷漠對待一切,都讓跟你互動的人很難有什麼樣的共鳴,也很難有上面提到的有意義的互動,這時候對方就會在心中冒出『在一起還孤單』的痛苦,而你回頭觀望這一切,也因為對方生活缺席在這個互動中,你也容易感到『在一起還孤單』的痛苦。

所以當你發生『在一起還孤單』的痛苦時,你要如何去面對這種痛苦呢?或許你可以歸因於沒有交到好朋友,也或許你可以歸因於你社交技巧太差,沒有好好跟人互動,而導致這一切看似如此孤單。所以你可以告訴自己,外向與否或許跟會不會孤單沒那麼直接的關係,朋友多不多也是,孤不孤單與有沒有發生有意義的互動有關,然後再回頭看看自己是如何對待每一次的人際互動的;你是那種總是對人很冷淡、反應很少很防衛,但又喜歡跟別人說自己沒什麼朋友,常常孤單的人呢?還是你是那種很喜歡跟別人分享自己狀況,但總是分享很多負面的、鋪天蓋地的訊息,但卻忽略別人現況,事後總覺得講了很多卻沒人懂好孤單的人嗎?或許『在一起還孤單』的痛苦只有一種唯一的解法,那就是不要暫停提醒自己去嘗試了解別人,多問問別人的現況,以及努力分享自己的現況,減少自己想要隱藏的心態,主動去創造有意義的互動。分享與自我揭露依然是不輕易孤單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Lee, Y. & Ko, Y. (2017). Feeling lonely when not socially isolated: Social isolation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oneliness and daily soci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ity Relationships. Pre-published June 7, 2017. DOI: 10.1177/0265407517712902

----

by pinsoul +

(photo: Erika Zolli's work)

 

無法下決定的人生,以及偽裝的『不知道想要什麼』...

無法下決定的人生,以及偽裝的『不知道想要什麼』...

生活總是在有人陪伴下,感覺比較精彩..嗎?…….

生活總是在有人陪伴下,感覺比較精彩..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