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每一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有自己的個性,當然我們不會用個性來形容自己與某個人的關係,我們會想想看自己與對方相處的品質如何,我們也會想與對方相處的特色是什麼。但人與人相處之間會有一種因為雙方行為模式而形成的互動系統,你知道要針對這個人,該如何回應,你也知道要如何做才能夠踩到對方的痛腳;而反過來,對方也會許知道該如何跟你討論事情,才不會被你忽略。我們與別人相處之間會形成一個自我組織的體系,而一切就在這樣相互互動的體制之中延續感情。
但任何系統的運作都需要一種平衡,我們需要再改變與穩定之間維持來往,有時候關係要成長與擴張,也需要彼此能同步一起修改想處之間的經驗法則,而這時候會牽涉到我們要改變與某個人相處的想法與體驗,而這也會是一件剛開始很困難的事情。
任何關係的建立與維繫,可能都需要一些取捨,原本穩固的兩人關係,如果要加入新的元素進來,例如某種角色、某個人、或某種新的相處模式,剛開始都會需要彼此在接納新模式上有所調適。這就如同我們的性格,隨著我們年齡的成長,我們的性格會逐漸穩定,有時候我們的性格可能是一個容易緊張的人,我們會常常會為了不明確的事情感到焦慮,而這也考驗著自己是否能夠開放地接受許多事情。而關係也是如此,在長久的相處之下,兩個人的關係可能也會有緊張的性格,只要兩個人相處在一起就會常常有一種不明確的感覺,而常常在關係中會感受到焦慮不安,而兩個人一直會籠罩在這個氣氛之中。差別在於,當自己的個性是如此時,你會許會對自己有些不滿,而知道這樣的個性確實帶給自己不愉快的生活,而對於兩個人相處而言,這段關係所產生的緊張感,則是會讓你開始許捨是否要結束這樣的關係,如同對於自己的個性一樣,不滿也會產生一種改變的動力。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迴避比起自己的真實性格稍稍容易一些。
而我們的性格也是會改變的,當我們過去喜歡自由自在,喜歡冒險,但到了一段時間後,我們或許就會因為許多外在因素而變得比較保守。而關係也是如此,一開始的相處我們之間有可能會是愛好自由,什麼都敢嘗試,兩個人相處的氣氛就是沒有設限,但到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可能開始考量更多後,關係可能就會面臨挑戰,我們在想過去那些能夠忍受的事情,好像不再能夠忍受了,關係的樣貌就會改變,就如同關係的性格開始產生了質變了。
但有時候我們也會因為害怕,而想要沒有個性。什麼是沒有個性呢?事實上就是我們因為害怕,因此開始不想表現風格,我們會表現某種風格,但那種風格很快就會被別人定位成是沒有溫度的,沒有風格就會讓人覺得缺乏個性。而跟別人相處時,我們也會因為對於關係結束的害怕,開始進行一種沒有個性的關係,相處起來很制式,沒有風格,好像處於在一種防衛不上不下的關係之中。
沒有個性的人,我們會想遠離,而沒有個性的關係我們也會覺得很害怕與不舒服,情緒的疏離是我們消除個性的方案,如果我們在關係之中產生情緒的疏離,關係也就處於毫無個性可言的狀態之中。你的生活中是否有那種無法尋找出個性的關係呢?如果缺乏個性的關係,你會想怎麼改變呢?無論如何,我們內心總有股渴望希望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有生命力的,而個性化的關係是生命力的某種展現,不知道你覺得如何?
-----------
by pinsoul +
(photo: Madeleine Gross's 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