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當有錢的時候,你是越來越混蛋,還是越來越友善?

”當你越有錢,你會變得越來越專注在自己身上?“。不論你有沒有錢,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錢在我們心中一直都很重要。

就像許多選舉一樣,不論有沒有錢的候選人通常都會討論自己要如何處理所謂“貧富不均”的問題。

來自加州大學的社會心理學教授Paul Piff則是長時間研究“錢”這件事情是如何改變我們的,以及我們的人際關係。而許多研究結果都顯示,錢往往會對我們的行為帶來負面的影響。

Paul Piff說到:“當你有越多的錢,你也會變得越來越專注在自己身上,也越來越對身邊人的福利感到無感。”

Paul Piff教授在2013年的時候,在TED上發表了一次演講,稱為“人們越有錢越無情嗎?(Does money make you mean?)”。而這部影片也超過三百多萬人次留染過。

在2016貧富或收入不均的議題顯時是很重要的問題,以下是路透社與Paul Piff教授的訪談對話,討論個人的財富是如何改變行為,而這樣的改變對社會的影響又會是什麼?

Q: 你是為什麼會開始研究,“錢”是否會使用行為變壞的議題的?

A: 我們用大富翁遊戲來操作,許多參與的陌生人在實驗室配對,某些人被隨機分配成為有錢的玩家。他們比別的玩家有兩倍的錢,可以甩兩次摋子,如果他們通過起點時也會給額外的錢。

即便是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操作方式,在開始後的幾分鐘,就可以看到玩家在行為上的轉變,有錢的玩家變得無禮、大聲而且喜歡操控別人。他們會開始慶祝自己的勝利,開始討論他們自己身上有多少錢。

在遊戲結束後,我們詢問個人自己為什麼會贏得遊戲。有錢的玩家會專注在自己做過的特定事情,例如買了特定的物件。但對於有錢玩家而言,事實上只是他們走運,被分配到有錢的玩家而已。

Q: 那在大富翁的遊戲與現實生活之間你看到了什麼樣的關聯?

A: 我們出生的家庭我們無法決定,許多人出生在有錢家,有些人則沒有,但即便我們不是自己獲得這樣的財富,人們依然會把事情歸因成是自己做了什麼,而自己有多值得獲得這些東西。父母的財富通常跟個人擁有特權的感受有關。(因富裕有感到自己有更多的權利去做事情)

Q: 為什麼我們要關心,錢是否改變了我們的想法?

A: 當你覺得自己比較有特權時,你也會比較可能做錯誤的事情。在我們執行的實驗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覺得比較有權利會讓我們更想要破壞倫理常規去追求自己的個人興趣,或是說謊來達到目的,在遊戲中作弊,或是違法等等。

Q: 從你在TED的演講後,貧富不均的議題越來越嚴重。你為什麼會說這是來自1% 的問題呢?

A: 貧富不均是一個急迫的議題,不只是跟窮人有關,而是跟每個人有關。當我們的社會脈動陷入爭吵,我們的信任與合作就會受到傷害,而個人的健康也會因此惡化。貧富不均會讓社會上的每個人變的更糟,所以這是一個大家的問題。

而真正的挑戰來自於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動力,因為當那些在頂端的人感覺自己的財富是因為自己應得的時候,也會讓自己變得更不願意去分享資源給別人,貧富或資源不均的問題便會製造人與人之間更大的距離。

Q: 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做去彌平這樣的距離?

A: 我們不是在說財富讓人墮落,這樣講會有些浮誇,但財富的產生同時也會帶來某些心理傾向上的轉變,如果財富讓我們更不願意去作為一個仁慈、友善與慷慨的人,那我們就必須去發現如何節制這樣影響的方法。

在實驗室之中,我們發現比較窮的人通常會比有錢人比較慷慨。但當我們給有錢人看了有關貧窮的影片後,有錢人也是會變的慷慨的。

許多億萬富翁承諾要捐獻自己至少一半的財富去做公益,或許是對於有錢人來說一個正確的方向。

而對我們說,真正的問題是財富是會讓我們變得只專注自己而已,而這也提醒我們必須從心理上整頓自己,重新告訴我們自己去關注別人的需求,為我們偏狹的世界多做些什麼。

-------

pinsoul + 編譯

(photo:  Graham Fink's work)

參考資料來源:http://time.com/money/4225616/money-makes-you-a-jerk/

在哪裡才能認識我們生命中的愛呢? 線上或線下?...

我們真的年紀越大,越想參加宗教活動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