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心智的邊界在哪裡?從我們使用的工具延伸到一起工作的人.....

身為人類,你會對身邊的外在世界會產生某種意識經驗,在內在的世界中產生想法、影像與感受。你也同時會有一種自我的統一感,你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在不同的時刻之間一致地思考與行動。意識經驗與自我感受被認為是我們心智的產物。

但到底什麼是我們的心智呢?如果你接受來自於神經科學的證據,那我們心智的經驗則是一種大腦活動的產物。簡短來說,所謂的心智,就是我們大腦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觀察大腦,你會發現並沒有類似像自我的指揮中心在大腦裡面,換句話說,沒有一個個小人在你的大腦裡面按鈕指揮你。這在過去,哲學家稱為腦內小人,即便有個小人我們可能也必須持續問,那在小人的腦袋裡又是什麼?

取代古老的想法,大腦是一個集合數百萬神經細胞,高度複雜組織的溝通系統。有時候,意識經驗與我們自我的感覺,來自於這個系統中一連串的電位與化學反應。

也許我們的心智就是大腦,或說至少是大腦的活動產物。但如果我們把大腦從頭顱中移出來,然後放在保存液之中呢?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大腦連接電腦,我們是否還是可以在電腦上呈現我們感官器官所接收到的內容呢?而我們依然有意識經驗與統一的自我感受嗎?在第一集的駭客任務(Matrix )中,電影的內容就在演繹這樣的古老哲學問題。(如果大腦是一切,那大腦放在哪裡應該都可以產生意識經驗,或自我的感覺)

你或許會很同意我們的大腦需要在自己的身體裡面,並且彼此全然的連結,才能產生意識經驗與自我的感受。換句話說,你的心智不僅僅是你的大腦而已,而是必須包含我們整個身體。而這也是另一種看待心智的方式,在心理學中稱為“體現認知(embodied cognition)”

在今天,許多的心理學家與哲學家認為我們的心智,更延伸超過身體而已,而是更多體現我們如何使用特定工具的。這稱為“延伸認知(extended cognition)”,舉例來說,當你開車,你的心智會延伸至車子,你與自己的車子會成為一個整合的個體。就像你現在打著自己的電腦,你的心智延伸至電腦上,讓電腦成為自己心知表達與接收的一體。

延伸認知理論,一般在所謂的人機互動的研究脈絡中討論。但這樣的理論也可以用來解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舉例來說,當團隊成員一同合作完成一項作業時,我們可以把團隊想成彼此共有一個“團隊心智”嗎?而認知科學家Nancy Cooke認為確實如此。

傳統來說,團隊工作的狀態,是透過所謂的“共享心智模型”的觀點來解釋。根據這樣的想法,團隊成員工作在一起,必須共享相似的知識基礎,而這樣的共享的知識包含,如何在特定作業上表現的技能,現在環境有關的相關訊息,理解個別團體成員行為特徵與個性的知識等。根據這樣的觀點,個別的團體成員就像裝在膠囊內的自我,每個人的心智與彼此分離,但彼此分離的心智間的相似性讓彼此可以有效率地工作在一起。

而Cooke看到三個有關這種解釋團隊工作的理論;第一點,這樣的描述,好像團隊之間共享的知識是一種靜態不會改變的狀態,但事實是團隊之間的知識基礎往往會隨時間改變,特別在團隊間的成員表現會隨著經驗有所變化。

第二,這樣的理論沒有辦法說明團隊行為在因應變動環境後的動態改變,或是當團隊面對以前沒碰過的處境時是如何調整彼此的。當面對新的挑戰時,有些團隊能面對,但有些團隊卻因此解散。

第三,這個理論並沒有考量在團隊中的個別成員,有時候在知識基礎有所落差,或是在技能上彼此表現的不同,即便團隊整體的表現並沒有什麼差異。

根據Cooke的想法,團隊的效力並不取決於,團隊成員之間共享知識的程度,而是取決於彼此如何溝通的,因此他關注的是團隊之間訊息如何彼此傳遞的,彼此間如何將訊息傳給另外一個團隊成員。

隨著經驗增加,團隊成員逐漸學習會如何在適當的時機,要求或獲得應有的訊息。這種訊息通常也逐漸透過清晰與不模糊的方式溝通。因此術語或是特定專業的表達方式就會產生,例如飛機場工作人員間的工程對話,有一些特定的指示,而另外的團隊成員完全知道該如何去做。

Cooke認為這樣訊息的推移創造了一種“團隊心智”,也就是團隊成為一個整體,有整體的思考與行為方式。如果你覺得所謂的團隊心智很奇怪的話,你可以考量看看你腦袋裡的狀態,數百萬的神經細胞相互傳播訊息,則產生了我們所謂的心智。我們同時也知道心智如何延伸到我們使用的工具上,就像許多人會說自己沒有電腦了也不知該如何思考了一樣。所以我們的心智也可能會延伸到其他人身上,不是嗎?

當在一個高效率的團隊之中,團隊的成員通常會報告自己再投入團隊活動時,會進入一種流動的經驗感受。流動指的是一種高峰表現的精神狀態,有時也是一種愉悅的經驗狀態,伴隨著對於時間與自我感受的消失(不再想著個人感覺,或是時間的變化)。因此,確實是有一種心智融合的狀態,會發生在有效率的團隊合作之間的,當高效率的團隊合作發生,我們的意識經驗與自我感受也會超越個人層次,而專注在團隊表現上。

參考文獻:

Cooke, N. J. (2015). Team cognition as interact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 415-419.

-------

pinsoul + 編譯

(photo:   Emma McNally's work)

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talking-apes/201602/what-are-the-boundaries-the-mind?collection=1085621

我們真的年紀越大,越想參加宗教活動嗎?

始於憂鬱的早晨,止於意義的呼喚之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