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下面的場景,一段來自於莎拉與傑克的的對話,兩個十七歲的好朋友,兩個人都是高材生,在最近的學術測驗上表現都很棒,但同樣的兩個人還是對結果不是很滿意,同時也對此憂慮著會影響未來的升大學的成果。
“爛透了”傑克說到:“我下次要表現更好,要不然我沒辦法拿到第一志願”。
“是啊!可惜你沒有拿到自己想要的分數,你一定很失望”。莎拉說到:“不過沒關係,我們應該保持正面,你一定會進去你想要的學校的”。
“隨便拉!” 傑克消極地回答道。
莎拉等了一下,想說對方會不會說說有關她自己的處境,但男生什麼都沒說。她繼續說到:“我對自己的成績也不是很滿意很開心,好像也遠遠低於自己的預期。”
“你有什麼好擔心的!”傑克馬上用一種不高興的語氣回覆:“你可是我們的代表,基本上早就沒問題了!”
這個評論完完全全不是莎拉想要的,而莎拉也想讓對方知道:“傑克,我覺得你很無理!我總是在這裡支持你,你卻從來不會在我需要的時候支持我!”
“你在說什麼?我是說了什麼讓你不爽的?”傑克也不爽的說。
“你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你總是搞不清楚狀況?”莎拉也不太高興地回覆。
顯然傑克與莎拉都錯失了雙方想要傳達的意思,本質上反映著性別之間在經驗世界方式上的差異。跟許多女孩與女人一樣,莎拉的意識之中,世界是關係導向的,也代表著她自然地會想要看見對方的需求,並且有所回應,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情緒發生了,也想有所提供支持。莎拉同樣的期望的別人有對世界相同的經驗,也就是我們彼此應該要互相給予支持,而她之所以會生氣,也是因為她沒有獲得她想要的相互支持。
但也跟大多數的男孩與男人一樣。傑克的意識之中,大多是“自主與工具性的思維”,意思是他想著是他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他預期其他人也會如此經驗世界,所以他會比較願意支持那些跟他面臨相同問題的人,而大多數時候他都會可會很願意給予與幫忙別人。然而他會比較少注意到情緒支持上的需求,會把支持單純地當成幫忙別人解決問題,而非辨認或一起承受對方的情緒世界。
當你把這樣的視野放入對話之中,你或許就會發生差異,因為他們的差異,所以在交流之中會忽略對方所交互給予的。注意到傑克剛開始對於自己的處境,正在尋求可能有的建設性解答,因為他需要面對自己的問題。然而莎拉的意識之中,她想要處理對方失望的情緒,他嘗試去認可對方的情緒,並且想讓對方知道她意識到了,然後給予一些鼓勵。但傑克並沒有因此感激,而是快速地拒絕對方支持性的溝通方式。為什麼呢?因為承認自己很失望並無法幫傑克解決眼前的問題(這是我們通常以為的)。有時候我們經驗到失望,也表示著我們自己的脆弱與沒有效力已經展現,而這也是我們最不想要有的事情。相反的,傑克想要解決當下面臨的處境,希望得到一些建設性的解答。
對於莎拉而言,她相信給予理解與認可是很重要的,但對方的拒絕,就等於拒絕了自己“愛的禮物”。所以可以理解的,莎拉希望有所交互互動的關係,他會許會想要一個長時間的友誼,也假設對方是知道的。所以她會在心中等待,想透過一些檢驗去看看對方到底重不重視她。通常對方無法通過考驗,因為什麼都沒說,當然女方也會降低測驗,試著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受,也讓對方知道你必須看見我的心情。一個簡單的描述已經講出的心情就可以過關了,例如“原來你也感到很失望,但我想你的履歷現階段應該滿強的,沒什麼問題”。
但事實上,對方通常沒有認可自己的情緒,常常也會感受到對方的回覆是有攻擊性的,甚至是疏遠忽視她。通常這也讓女方覺得自己被忽略,觀點沒有被看見,虧自己還在他身邊陪他。對於男方工具性的觀點,你基本上是想要表示對方的問題,才不是個問題,她不需要去憂慮這些事情,反過來說,他也是間接地承認自己表現是比較差的,而這也是為什麼會讓人有一種想要逃避需想像感受的原因,因為我們都不想面對自己失望、羞愧與無助的感覺。而如果讓女生也感受到這些情緒,他自己就是更糟的人了,而也因此我們會忽視自己的心情,告訴自己多關注解決方案,讓那些負面的心情遠離腦海。
莎拉會直接說出自己在乎的,也希望對方別當的忽視別人感受的混蛋。但對於男生來說,他會覺得女生的攻擊沒有來由,他也會把著件事情看作是問題,因為這樣的不高興是沒有道理的,是女生自己的問題。也因此,兩個長時間的朋友,接收到同一個新的事情,但卻發展出不同的應對,也同樣因為對方的回應而讓自己不高興。而他們之所以會困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用不同的意識經驗去感受世界,用不同基礎的想法去處理世界上的事情。因為他們沒有覺察到這樣的差異,雙方都假設自己個人的經驗就是別人的經驗,所以他們會因為對方的回應感到困惑。然而,如果我們可以多一點看到傑克那種自主工具性的思考方式,而也能夠理解到莎拉那種以關係作為世界核心的想法,那我們或許就可以為彼此的處境找到雙方都有價值與地位的位置,也能夠大幅度地避免這類型的溝通失誤與誤解,而非讓雙方都以挫折與誤解收場。
------
pinsoul + 編譯
參考文獻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theory-knowledge/201610/why-communication-between-men-and-women-sometimes-fails?collection=1095756
(photo: Daniel Bretzmann's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