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為什麼每天晚上清空我們的大腦是必須的?!

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屁股上。

當你坐下來讀這篇文章時,感受一下你的屁股,以及你大腿前端接觸椅子的部位,感受一下你接觸椅子的狀態。現在試著注意一下,你在我們提出請你注意之前,你應該不會意識到你的屁股與大腿內側的感覺與變化。

我們常常對自己身上的許多感覺,缺乏覺察,而這是我們大腦的特性。你不會專注地感受自己衣服接觸身體的感覺,或是環境中的背景音,例如冰箱的噪音,或是自己呼吸氣體溫度的改變。同樣的,當你在閱讀時,你接收到巨量的視覺訊息,那些在你邊緣視覺上訊息你同樣也不會主動去注意到。

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化地去把所有的感官資訊進行塞選,把大多數的訊息丟進我們的心智垃圾桶,這樣我們才不會一直累積從知覺、自己思考或記憶所產生的內容。

明天,你或許會記住自己今天對於屁股和大腿的感覺,或是你可以感受自己的呼吸,只要你有花注意力去關注一下,但你很難記得去年,或是前年,相似的感官知覺,因為你的大腦早就把這些東西清空了。

這些粗糙的感官訊息,不僅僅會被我們的大腦丟進回收桶。

回想看看你的生活:如果你隨機選擇一天,例如2012,5月 25 號, 你很有可能完全想不起來那一天發生了什麼事情,除非你回頭看看行事曆,或是很努力的想你去過哪裡,在做什麼,要不然很難想起來。就算你努力去想,你可能只能回憶出一些模糊的事實:“那一天是星期五,我可能在工作,大概諸如此類的。”。

這個讓人悲傷的事實,就是你可能無法記得人生中大多數時間的內容,就像你無法記住屁股的壓力一樣,你的大腦會把你生活中大多數的經驗丟進垃圾桶,盡可能地把它清空。

當然,你可能還記得你剛從高中畢業的那一天,你結婚的那一天,你生小孩的那一天,你的父母走的那一天,或是你看見大地震的新聞出現在電視上的那一天,這些事情可能會逃過你的心智垃圾桶。但你生活中大多數的日子,要不就是模糊的,要不就是完全不記得的。

我們的大腦要如何決定保留某件事情,又或把某件事情丟掉呢?

我們可以馬上做一個實驗:拿起一支筆與一張紙,然後你用眼睛快速遞掃描下面九張圖,然後用不到3秒的時間,看看整組圖片,或是用1秒少過一行圖片。接著,閉上眼睛,數20秒,然後把眼睛打開,不回頭看圖片,然後寫下這些你記得的圖片的簡短描述。

奇怪的是,你不會記得所有圖片,但即便你都記得,你第一個想起來的圖片可能會是:那隻頂著鬆餅的兔子,或是樹上的豹,或是那間有樹木冒出來的房子,以及那17世紀抱著吉他的音樂家。

為什麼呢?因為那些異於常態的圖片往往會抓住我們的注意力,我們常常會忽略那些比較沒有不尋常的事情。你可以回憶一些過去的細節,類似小孩出生、結婚、死亡,或是那些很大的新故事,通常都基於相同的理由:這些出現的事物,跟我們日常一般的生活有所偏離,就這樣闖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可能把這些訊息標示為不正常,而把那些“正常的訊息”當成垃圾。

我們的大腦持續地關注不正常的資訊,是為了幫我們避免問題。那些日常生活頻繁出現的事情,通常不會造成麻煩,因為你可以預期或是已經有所準備面對這些例行公事。而通常會威脅到我們個人福祉的事情,都是那些無法預期的事件,我們通常無法準備,而且遠離我們認定的安全範圍之中。

所以我們的大腦把那些所謂“正常”的記憶移除是很合理的,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挪出空間,去注意到那些所謂“不正常”的訊息,避免我們自己碰到災難。這是我們大腦很特殊的工作,他們只能夠儲存,快速的提取,吸收有限的資源。所以大量儲存那些可以提升我們生存機率的訊息,顯然是件大腦的好買賣。

最近的研究認為,我們對心智垃圾的移出是至關重要的機制,我們不是被動地等訊息逐漸消退,而是主動地用篩選的方是選擇那些我們需要刪除的記憶,刪掉那些我們認為比較沒有價值的訊息。神經科學家Oliver Hardt 與研究夥伴們最近的確發現了,大腦主動選擇去刪除記憶的歷程,在我們睡覺時進行。

看起來,當我們上床時,做的事情不亞於白天做的事情,而我們隔天還記得的事情,顯示是我們覺得還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的大腦刪除了比你想像中更多的記憶,你不一定要讓大腦去執行那自動化的“垃圾移除”工作。你可以介入這些歷程,保留那些你覺得需要留下來的記憶,用自己手動的方式告知大腦你需要留下來。簡單的方式,就是你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你希望還可以回憶起的內容上,你的大腦不會把這些你花注意力留意的訊息自動刪掉,只要你主動地花些時間去留意一下。你的大腦會主動地去留下東西,只要你反覆地一直去處理這些東西。最終,如果有什麼特定的記憶你想要留下,例如一些快樂的記憶,你只要去不斷地重訪那些記憶就行了。每當我們提取這些記憶,我們的大腦就會注意到這些內容,然後避免在晚上的時候自動地把這些內容刪掉。

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保留那些美好值得留下的記憶,透過告訴我們大腦這件事情很重要

研究者Ron Davis則是透過檢驗我們的神經傳導物質,發現這些跟記憶形成與遺忘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安在刪除那些不重要的記憶上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根據Davis的說法:“研究顯示當新的記憶第一次形成,通常也存在著主動、以多巴安為基礎的遺忘機制,當多巴安神經元被活化後,這些記憶就會開始被刪除,除非有某些重要性被附加上去,這個歷程就是固化(consolidation)的一種,也可以幫助我們保護重要的記憶,避免被多巴安機制引起的遺忘歷程給影響”

現在,我們知道自己的大腦可以避免某些內容被刪除,而我們會在腦海中留下一個想法,當這個想法夠不尋常的話,如果當一切記憶歸於平常的話,記憶也會隨著大腦的機制慢慢被改寫或是刪除。

—————

反過來說,當我們每天日以繼夜地想著那些我們覺得不公平、不安、惶恐,或是難受的事情,諷刺的事情是,我們也會給這些內容一個重要的標簽;我們日以繼夜地餵養著自己的恐懼,恐懼會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大腦不會自動地把它刪除,隔天我們會繼續以這個記憶往下生活,影響著我們無數的決策與判斷。

—————

pinsoul + 編譯

(photo:  Nadiah Alsagoff's photo)

參考資料: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long-fuse-big-bang/201504/why-its-vital-empty-your-head-every-night?utm_source=FacebookPost&utm_medium=FBPost&utm_campaign=FBPost

是有目的的忙碌,還是為了排擠無聊而忙碌呢?!:直視我們厭倦的生活與忙碌的身軀!

尋找自己的“情緒甜蜜點”!:找到心情與自我間的平衡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