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photographer Huainan Li's work
在我們的心理層面,至少有四種不同形態的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但每一種完美主義的形態,基本上都是一種自我欺騙,反而成為我們生活上導致不快樂的最大來源。在沒有自我調整的狀況下,個人的完美主義會常常會導致我們用很怨恨憤怒的情緒對待別人,甚至也常常會讓我們做出那些違背道德的行為與判斷。
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完美主義的人,是在哪四件事情上欺騙了自己:
完美主義其實是一種拖延行為-
哲學家 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宣稱拖延是一種意志的失敗,是我們不願意去做那些我們該做的行動的證明。當我們把自己的意志放慢下來,猶疑在理解與行動之間時,這之間的鴻溝事實上會逐漸變大,而隨著時間過去,我們行動的困難度會逐漸上昇。如果你想要做某一件事情,有時候你需要隨時隨地都能放手。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與完美主義混淆結合在一起,我們看起來好像做了很多活動,為了完美,但事實上是在拖延不想行動。舉例來說,當一位學者想要投稿一篇文章時,他可能寫了一份文章的草稿,但他決定應該要在讀一些其他的文章,再加進去現在的文章,因為他想要讓文章好像看起來更好,好好修飾自己的語言、再想一些美妙的隱喻,他心裡可能一直覺得自己應該自己的文章在送出去之前,應該要達到一種好到完美的狀態,成為一份頂尖的論文;不僅僅是這樣,他也希望期刊要接受他的文章,但他也很清楚在被接受前他還得先寄出去文章,但他就是無法讓自己的文章以現在的狀態送出去。齊克果寫到:拖延就像我們車縫衣服卻沒有在線頭上打結,結果衣服永遠都不會被車好,一直不會有任何實際的結果。
(所以追求完美主義的人,不願面對自己其實常常在拖延事情)
完美主義是一種對自己實際能力的高估-
追求完美的人把自己的目標定得特別高,而且預期自己可以透過自己的行動達到這個目標。有些人傾向長期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有些人傾向長期低估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能力的人與高估自己能力的人都是不清楚自己真正能夠做什麼事情的人。他們總是誤會自己的能力,甚至也不知道自己誤會了,而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
奠基在對自己能力不正確的評估,我們都會幫自己設一個預期的目標,低估自己的人會設的比較低,讓大家都可以達成(但對於完美主義的人來說,這樣是不夠好的);相反的,如果是高估自己能力的人傾向成為完美主義的人,他們常常會在自己真正能做到的,和預期自己能做到程度的之間有著一段距離。而我們的預期也會影響我們怎麼去評估過程的,這讓我們會擴大真實能力與預期之間的鴻溝。
(所以追求完美主義的人,不願面對自己的能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當我們發現這些能力上差異時,我們就會試著移向去考慮自己可能有的潛在能力(或許實際能力沒那麼好,但我努力一定應該可以達到超過現在的程度,看看我之前做了其他的那些事情,不也做得很好嗎!),以試圖降低預期與真實狀況間的差距,而這也形成了第三種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是對自己潛在能力的高估-
每個人都會花一些時間想像自己可以做到什麼,而多數時刻,這些推理的過程就像:如果我可以做到這些,那我一定也能做到那些,因為他們看起來非常相似。在大多數的狀況中,我們要了解自己到底能做什麼,是需要尋找一些證明的,而我們會找一些其他之前完成過的事情來當作證明。然而許多活動之間彼此的本質其實有很多差異,所以我們也很難拿這些不同的事情相比,認為自己所有事情都能做到。
想像一個人可能在唸書上很厲害,也很成功,他可以在唸書上達到任何他想要的標準。但當他嘗試新的活動時(例如藝術創作上),他可能預期自己也能達到之前唸書類似的程度,可以複製他在唸書上的成功。但這可能造成他在評估不同活動所需能力上有所失誤,過度高估自己潛在的能力。而這種高估會導致他有過分的預期,預期那些他達不到成果,他會一直期待自己可以完成這些目標,因為他過去在完成這些高標準上都是很順的。
(追求完美主義的人,以為自己的能力可以類推到所有的工作與事情上,每當他順利完成一件事情,他就以為自己可以同樣順利完成其他的事情,就算這些事情之間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
但我們要完美地完成一件事情,有時候很複雜,不僅僅是能力與意願的問題,任何潛在的因素都可能影響結果,只要任何一項條件消失,我們就無法完成自己鎖定的目標,但就算是條件都在了,也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因為依然還有很多限制會影響我們完成自己的目標,你無法控制任何事情。但也因為這種狀態,延伸出了第四種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是過度地高估自己能控制世界的程度-
當我們想要控制所有會影響自己的因素時,我們事實上也是過度高估了自己能做到的能力。這無關乎自己的意志、真實的能力、或是潛在的能力,當我們錯誤地認為自己能控制生活世界上的事情時,事實上我們也誤解了這個生活世界。完美主義者常常相信自己應該能控制許多的因素與情況,讓自己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但這種心態常常讓他們產生災難性的錯誤判斷。預期自己可以控制所有事情,讓他們把自己放進一個不可能的情境中,並且會導致兩種後果,一是他會對任何會阻礙自己行動與成就的人感到憤恨反感,而這種怨恨的心態會成為生活中的有毒物質。另一個後果是,他們會把自己的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做出那些違背道德的事情,只因為想要完成自己的目標,而無視自己選擇的道路可能讓自己的幸福反而消失殆盡。
(追求完美主義的人,總是想掌控這個世界,常常為了追求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對人不友善或不道德,而也用怨恨憤怒的方式對待身邊的人)
—————————————
這就是為什麼完美主義的人,你不會覺得他一定是一個幸福快樂的人,也不容易覺得他是一個健康的人,因為完美主義的人或許得到了某些自己像要的東西(作品、名分、或是物質),但卻因為對自己的欺騙而失去了某些東西(友誼、內在的安穩、真誠的自己、甚至是睡眠)。
上面論述的觀點您認同嗎?!
------------------------------------
pinsoul +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