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試試看用溫柔的口吻,去征服那些我們看不順眼的事情?!.....

當我們的小孩還小的時候,我們從工作中回到家裡,總是希望能在一天忙碌後享受平和的感覺,但我們總是回到家裡必須面對滿屋子的東西,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的不耐煩可能就會蔓延至家中,心裡想著到底誰要把家計顧好,誰要把家事做好。

有時候我們會劈頭就跟別人說:到底是為什麼會這樣?!而聽的人也會感到被批評,或是彼此就陷入了爭吵或一片靜默,而我們一定也彼此覺得這樣很不好。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的對話會變成一種爭執與冷戰的狀態呢?一且都來自於我們的口吻與語氣。語言學家Deborah Tannen指出,我們溝通時具有三大元素:

  • 外顯的內容: 例如,我們會說“到底是為什麼東西亂成一團?”What led to these objects being on the floor?
  • 情緒性的脈絡:可能是憤怒、責備;而第一件事我們說出口的,通常不是建立在正面的脈絡下,我們會直接質疑那些我們看不順眼的,而不會先問後別人今天過了如何!
  • 我們針對彼此關係的內隱性陳述:在彼此關係中,我們可能認為自己比別人大,有資格去評判對方的狀態與做事方式。

許多研究都顯示,第二或第三個元素,往往對彼此的互動產生重大的影響,而這就是我們彼此對話時的口吻與語氣。當彼此的關係透過互動建立後,我們對對方的口吻通常就會產生某種效果,而也因為我們的內心的負面偏誤,我們通常會比較快以批評,失望、擔憂與責備的口吻來面對別人,而這也通常會動搖彼此關係的基礎。而有學者甚至認為,我們通常需要用五次的正向互動才能彌補一次的負面互動。

當我們能夠學習用更溫和的口吻對話時,別人也才能用比較開心的態度面對自己,而彼此生活的空間才會變得比較少緊繃氣氛。

如何做到呢?

1.我們需要留意自己的口氣與口吻:第一步我們需要減少不必要的負面口吻,不論是對自己或對別人,不論是自己眼神的表達,如何吐氣的,微小的姿態等等,都會影響到後果。而我們必須同時去看看如果我們用中性或正面的口吻會產生什麼樣的不一樣。

2.考量你自己真實的目的:如果你是想透過互動,改善某些事情,你必須提醒自己讓對方直接知道錯誤,或是把你自己的問題好好講出來。想想看溝通都是為了正向的目的,我們需要讓別人知道我們的想法,用同理的態度去面對別此,想想看你是想億強化關係,或解決實際的問題。

3.留下好的基礎:嘗試去建立好的意圖與尊重彼此的基礎,提醒自己你不是想要當對方的老闆,你是希望跟對方合作,澄清自己內心所要講的,放開心胸,找到好的態度去開啟自己的話題。

4.小心自己的憤怒:當我們跟別人討論有爭議的事情時,我們容易在內心產生憤怒生氣。但如果我們隨便展現自己的怒氣,會產生不必要的影響。因為我們的怒氣往往會讓別人覺得是威脅,而讓別人產生無法對話的局面。放慢自己的說話速度,用比較長的呼吸來放鬆自己的身體,用溫柔的態度面對對方,小心選擇自己的用字,用好的字彙而非負面字彙來跟對方說出自己的看法。

5.柔和自己的身體:放鬆自己的眼神、喉嚨、與內心。這樣才能夠柔化自己的口吻。

我們不需要使用一些偏激的語言:例如找碴、強烈的字眼,例如“我從來”或是“我永遠”之類的,隨便用威脅或是變態性的羞辱去發現自己的情緒,也不需要用挑釁的言語去羞辱對方。取而代之的,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的談話正被錄影記錄下來,之後要給關心你的人看,所以你不需要講那些你會事後後悔的事情。

一種理性與文明的口吻,才能真正的促進真誠與堅定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去解決我們看不順眼的事情,所以用溫和的口吻取代自己平時的口吻,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保持溝通吧!

--------

pinsoul + 編譯

(photo:Michael Zeeˊs work)

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your-wise-brain/201512/how-do-you-talk-people

被人拒絕就好像自己身上出現了一道傷口般的痛!但我們還是能有方法甩掉不愉快.....?!

我們參與世界的權力,是自己爭取的!...賦權關乎自我如何行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