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Alessio Albi's work
我們很多人都因為了讓生活更好,而開始關注心理學。然而,有需多已經被重複證實的心理學策略,可以幫助我們的另一半,或我們愛的人變得更好。下面就是這五個關鍵的策略,包含這些策略的心理學內涵,以及我們該如何使用它:
1. 皮格馬利翁效應(The Pygmalion Effect):
最常被研究的心理學現象,皮格馬利翁效應(或成為預期效應)應該是其中一員。心理學家Robert Rosenthal 證明,當我們對別人的行為抱持著正向的期待時,我們會隱約地用好的方式影響對方的行為(也成為“我知道你可以做的到”效應)。在早期的經典研究中,Rosenthal證明當老師預期自己的學生在學校期間,可以在智能上猛烈增長時,也真的可以幫助學生產生如此的學術成就,即便這個學生是在眾多學生中隨機選擇出來的。
是怎麼達成的呢? 因為老師會因覺得學生可以表現得更好,而給予學生更多的注意與支持。當你可以真正地相信自己愛的人“可以做到”那些你希望他做到的事情時,把這些期望說出來,然後增強鼓勵他/她(口語上或是實際的態度上),而這樣可以引導他帶來正向的變化。
2. 正向的社會支持:
太多研究顯示,我們給予正向的支持,可以讓倍受壓力的另一半有效的因應壓力。而要給予正向支持的關鍵在於,避免負面的支持關係。舉例來說,負面的社會支持就像,當對方發生某件事情,你就說:⎡我找跟你說過了⎦,或是拿出指責與想要懲罰對方的姿態。要正向地給予支持,需要我們傾聽而非說教。如果你的另一半很需要你的聆聽與諒解,你需要同理一點,支持一點(怎麼做可以參考下面的 同理的傾聽)。如果對方已經在解決問題了,試著一起幫忙解決問題。當對方需要的時候你可以在身邊,如果你疑惑什麼時候是需要的時候,不妨開口問問看!
3. 認知/思考上的重新框架(Cognitive Reframing.):
當你愛的人面臨困難,並且躊躇在負面的狀態時、有可能是疾病、不幸的事情、或是工作上的壓力,試著提供一些看待事情的不同觀點與方式,帶給他一些正向的光明。引導個人聚焦在正向的面向,而非負面的狀態,是一個老、但又被受證實的技巧(數數看你受到照顧,值得感恩的點)。(2015的1/9,也就是明天我們會介紹這個技巧如何做的方式。)。
4. 同理的傾聽(Empathic Listening):
同理的傾聽的目標在於,透過全然地傾聽,與同理對方(站在他的角度想,感受到他的內在心境),讓我們的另一半可以表露自己的心情、想法、在乎的點、壓力、與碰到的問題。而這邊最困難的是,我們常常都想要說些什麼,想要給一些建議或是給一些忠告,但在這個困難的時刻時,單單聚焦在理解對方的情緒與擔憂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表達出我們可以理解他的心情。同理的傾聽可以讓我們的另一半心情好一點、釋放壓力,然後提供一種安全的感覺。就像其他許多策略一樣,同理的傾聽是我們都值得去開發的能力。(而在2015的1/10,pinsoul也會介紹這個技巧要如何培養的指南。)
5. 無條件的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這個策略是著名的人本心理學家羅傑斯(Carl Rogers, 可以參考“成為一個人”一書),主要是希望我們可以接納與支持自己愛的人,無論他做了什麼事,經驗到什麼、說了什麼。就像同理的傾聽一樣,展現無條件的正向關懷需要我們的內心與實踐練習。你需要延宕一下自己的感受與意見,把重點放在對方身上。隨著時間過去,對方知道你對他是保有正向的感受時,會帶給對方一些信心,並且提供支持,讓他改善自己、讓心情更好、幫助他回到生活的軌道上。
by Ronald E. Riggio, Ph.D.
————————
pinsoul +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