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er David Jenkins 's work
在Erica Reischer博士的教養工作坊中,有一份最受歡迎的最佳教養實作的單張。裡面統整了所有在他的工作坊中,關鍵養育子女的概念。這份文件的內容可以當作我們有用的提醒,告訴我們如果當我們是父母、或未來要成為父母時,我們應該如何與自己的小孩良好的相處。
10件偉大的父母會做的事情:
1. 會去做到那些你口頭上說要去做的事情。
這分兩個要達成的事情: 1) 別制定那些你自己做不到的規定,或是那些你無法堅持的規矩。; 2) 維持你所許下的承諾。
對於孩子來說知道你說的是真的是很重要的,這關乎彼此信任與尊重的建立。
2. “捕捉”到孩子好的一面,然後告訴他們什麼是你特別喜歡看到的。
孩子都想要討好自己的父母,他們也渴望有建設性、與正向的回饋。
我們的父母常常花很多時間與精力在指出小孩子應該還可以進步的事情上(也就是不足的部分)。但能夠平衡地給予訊息,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做得很好的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就像成年人一樣,孩子們也希望能夠被欣賞。
當我們讚美自己的小孩時,能夠具體明確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與其只說”做的不錯噢!“, 你應該多說說你真正欣賞的行為是什麼,然後確實地告訴他們。舉例來說:“我真的很喜歡你如此的冷靜與有耐心地跟你的妹妹相處,特別當他總是一直在煩你的時候,做的很好呢!”
3. 利用自然發生的後果所產生的影響。
讓小孩子經驗到自己的行為與選擇自然會發生的後果(除非危及到健康與安全),有時候是學習的關鍵。
讓小朋友們去體驗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自然後果,同時也可以減少你總是在擔心自己該不該介入的內心糾葛。舉例來說,你的小孩如果在很冷的下雨天,還一直堅持要穿短袖短褲出門,你可以考慮讓他去體驗一下後果,不一定需要介入。
4. 幫他們指出行為的方向。
懲罰永遠只會壓抑行為。你應該確實地告訴小孩你希望他們有的行為,也在這些行為出現的時候特別的讚賞他們。
5. 當心別對自己的小孩苛求過頭。
有時候犯錯,與經歷到失敗和失望是我們生命經驗中很真實的一面,這也讓我們的孩子有機會學習與練習更好的因應技巧(反過來對成年人來說不也是這樣的道理。)。
6. 練習正向的肢體接觸
過去研究一致地顯示正向的肢體接觸(舉例來說:擁抱、拍拍背)對於小孩的發展與未來生活的健康福祉是很關鍵的。
所以有時候別害羞於跟孩子接觸或擁抱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年紀稍長,不想再跟你那麼親密接觸時,你依然可以用充滿愛意的方式搭搭他的肩膀或是拍拍他的背之類的。
7. 能夠清楚區分小孩子與他們行為之間的差異。(不是因為對方是小孩子就認為什麼都該聽你的,他什麼都做不好)
我們永遠都需要用愛的溝通傳達我們的話語或是行為給孩子,不論如何都應該如此,即便你不是那麼喜歡他的行為。
當小孩的行為失當時,告訴他們 "你不喜歡他的行為,或是”這個行為不可以,因為.....” ,取代用 “搞什麼鬼”,“你有什麼問題”,“你快讓我抓狂了” 之類的方式溝通。別用想讓對方感到羞愧或是罪惡感的方式來想讓小孩改變,而是用一種權威或是基於事實的方式來講道理也同理對方。
同時也留意,你的非口語的溝通方式(如肢體語言,口氣等)。這些非口語的訊息都是強而有力的線索可以轉變你說話內容的意義。
8. 避免在小孩餓的時候或是累的時候管教他們。
當小孩子餓的時候或是累的時候,他們無法專注在任何你想要教他們的事情上面。而管教的目標是希望對方學習,確保你的小孩在生理與心理狀態能夠讓他們學習到錯誤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讓他們在下一次做決策的時候選擇更好的方式。
或許我們應該嘗試在小孩已經休息足夠、或是喂飽後,雙方彼此都冷靜多了的時候,在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
9. 懂得教導孩子,要練習、耐心、堅持。
取代總是告訴小孩“你可以做到任何事情的”,還不如教導他們,實踐練習、耐心、與堅持不懈的重要。這三個習慣才是我們印象中成功的真正基石。
10. 幫助孩子去學習感受自己的心情、懂得去抉擇自己的行動。
輔導自己的孩子如何去因應生活中的人事物。讓孩子知道自己感受到的任何心情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我們不需要順著自己的心情然後就直覺地去行動(例如不爽就打人、就大叫),而是我們可以選擇更好更友善與自己與環境的行為。而這應該是最重要的技巧,我們應該需要教導自己小孩的。
by Erica Reischer, Ph.D.
——————————
pinsoul + 編譯
資料來源>>>http://www.drericar.com/#sthash.qFpqG5eh.dp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