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執著目標,但不是執著達成目標的手段!

artist designer Clemens Habicht's CMYK Color Puzzle

artist designer Clemens Habicht's CMYK Color Puzzle

By Lingming Tseng 曾令明

傍晚搭乘捷運,有兩位年事略高的婦人跟我在同一個門上車,上車後也坐在相鄰直角的座位,我聽見她們的談話,好像是要去「中山堂」欣賞表演。列車快到中正紀念堂站的時候,其中一位突然站起來對另一位說:「在中正紀念堂要下車了!現在捷運改了路線真不方便,已經沒有新店到淡水了,我有特別問過人,到台北車站要在中正紀念堂換車。」
  
我聽了覺得非常奇怪,馬上問那位太太:「請問你們是要到哪一站?」
  
「我們到西門站。」
  
「到西門站不用換車,這部車一直坐下去再兩站就到了!」
  
「啊?!真的嗎?!(她停候片刻,這時有其他乘客附和我的話)喔……我很少搭捷運啦!我只記得以前到西門都是在台北車站轉車,最近聽到人家說捷運改路線新店不能直接到台北車站了,我才以為要換車。謝謝你!」
  
========================================
  
這位婦人的話,我越想越有感觸。
  
我們可以解析她的思維是這樣的:在很久以前的過去,從新店要到達西門,一定要在台北車站轉車,多次經驗下來,「去西門」跟「在台北車站轉車」這兩件事情,便被緊緊地綁在一起。現在,捷運路線變更了,她把新的改變,套到舊的模式裡面,發現這樣的改變會影響「在台北車站轉車」這件事情,於是她的因應策略就是,再多做一些事情以便能在台北車站轉車。
  
但是,她卻忘記了,她真正的目標是「去西門」,不是「在台北車站轉車」。「在台北車站轉車」只是在過去的環境下,為了達成「去西門」的目標而非得使用的手段而已。環境的改變,破壞了過去的手段,但這不代表它也拖累了我們到達目標。環境的改變,很可能創造了達成目標的新手段-「新店直通西門」,而且還比過去更好。
  
別急著嘲笑這位婦人沒弄清楚捷運路線。我想說的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裡面,各種面向的,或多或少的陷入這種僵化的迷思之中。
  
有一些人,特別害怕環境改變,特別喜歡批評環境的改變。因為每次環境一改變,他原本一些已經做得很習慣的事情,現在卻變得麻煩了。可是也有一些人,總是很能適應環境的改變,每次遭遇環境改變,他不但不把事情弄得一團亂,還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為什麼?
  
人要能夠執著目標,但不是執著達成目標的手段。人也要能夠分得清楚,到底什麼是目標,什麼是手段。
  
就像這位搭捷運的婦人一樣,如果你只是很制式化的、缺乏思考的在過你的人生,把所有的目標、手段都綁在一起,一切事情你如此做,只是因為你「習慣」如此做而已,那麼環境一改變,你的反應必然只有不悅。但是一個善於適應環境的人,遇到環境改變,過去的手段已經不再是最好的方法,甚至完全行不通的時候,他絕不是抱怨環境,也不是舉手投降,他會思考的是「這樣的新環境有沒有創造出達成目標的新方法?」當一個人在這一個方向上前進的時候,他就離下一次的成功又更近了一點。
  
環境總是越變越差?還是環境其實變得越來越好?很大一部份的因素是端看你面對環境改變的態度是什麼!

轉帖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lingming

什麼時候該說⎡我愛妳⎦?: 深入的愛情與旺盛的情感,讓愛的表達沒有時間差。

是不是覺得凡事愛比,事事要出頭,喜歡控制別人的人很煩呢?!:認識“愛競爭”的人,讓我們冷靜以對。

0